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共交通并不能满足百姓需求,个性化服务需求矛盾更加凸显
企业经营固然应遵循市场规律,但不可以打着“市场”的旗号,违背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营商之道
最近,“打车难”现象在北京等多地卷土重来。不少市民表示,尤其赶上下雨天,更是叫不到车。
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指出,在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是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其次是自行车,第三梯队才是出租车、网约车和共享汽车,最后则是私家车。
也就是说,出租汽车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只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是个性化运输服务。
作为大城市的北京,目前公共交通发展并不完善。再加上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共交通并不能满足百姓需求,个性化服务需求矛盾更加凸显。
7月1日起,《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组织11个执法大队,300余名执法人员,对各类“黑车”扰序、非法运营行为予以查处打击,主要查处没有考取网络预约出租车驾驶员证或驾驶未经登记的网络预约出租车司机。据悉,这项打击行动将会持续半年。
也是因为这条新闻,大家纷纷揣测,“打车难”是不是因为政策引起的。
安全和便利缺一不可。今年,由于安全事故,网约车安全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如何既能保证安全,又能便利百姓乘车,在两者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不小挑战。
专家表示,现在有些地方网约车政策“一刀切”,不利于提高城市服务质量,还应该本着满足需求的原则细化政策措施,让百姓出行更加便利。
对此,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将多措并举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难”问题。
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北京已经许可了8家网约车平台提供网络预约出租车出行服务,还有6.4万辆巡游出租车提供服务。针对北京市目前正处于雨季、出租汽车运行效率较低的情况,北京市采取了3项主要措施。一是组织各网约车平台加强运营规律分析,鼓励、引导驾驶员在运力相对短缺的时段多出车,保障乘客集中用车需求;二是按照一站一策的要求,重点做好“三站两场”运营服务保障工作,及时调派保障运力,做好应急运输服务保障;三是做好出租汽车驾驶员和车辆的资质审核和许可服务工作,增加合规运力。
面对新兴业态,政策之手只有做到该管的不手软、该放的不迟疑,才能让消费者从行业健康发展中得到实惠。
网约车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因被投资者看好,资本迅速大量流入,“烧钱补贴”模式使网约车市场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专家表示,网约车是公共交通发展的补充,发展规模应科学合理,无论是“烧钱”抢市场,还是“涨价”收成本,都应合理适度。
据了解,一些地方在落地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中对车型、司机户籍等作出了严格限定,企业没有靠规模扩张赚取更多利益的空间,只能转而从消费者身上谋取更多利润。
目前,在监管趋于完善之际、资本开始退潮之时,网约车平台应回归理性,不能单纯以盈利为目的,还要兼顾社会效益,通过细化运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运力,为解决打车难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企业经营固然应遵循市场规律,但不可以打着“市场”旗号,违背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营商之道。(经济日报记者 齐 慧 杨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