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白珂嘉)8月25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说明书,由国泰君安独家保荐。这是该公司继今年年初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的第二次申请。
国星宇航成立于2018年,业务主要涉及低地球轨道(LEO)商业卫星(尤其是AI卫星)的研发、制造、销售及运营。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公司已完成14次太空任务并成功发射27颗卫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按收入计,国星宇航在管理卫星行业全价值链的所有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排名第二。
结合营收情况看,国星宇航营2022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8亿元、5亿元、5.5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76.6%;2025年上半年收入2.41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65.1%。
不过结合利润情况看,公司近年来连续亏损。其中,2022年净亏损0.91亿元,2023年亏损1.4亿元;2024年亏损增至1.77亿元,2025 年上半年亏损1.92亿元。
从收入构成看,主要由卫星及相关服务、星基解决方案两大板块组成。其中,2022年至2024年,其星基解决方案收入分别占营收的58%、90.7%以及79.7%,分别为1.02亿元、4.6亿元、4.4亿元。
公司客户主要包括科技公司、政府机构、研究机构、通信服务提供商及大学。往期记录显示,过去3年内,公司来自前5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1.37亿元、2.85亿元、4.29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77.4%、56.1%、77.5%。该期间内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8730万元、1.09亿元及1.73亿元,分别占当年收入的49.2%、21.5和31.3%。
研发投入看,从2022年到2024年,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582万元、5347.8万元、1.42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25.8%、10.5%、25.7%。数据还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管理费用分别为7130万元、1.31亿元及1.74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国星宇航创始人、董事长陆川出生于1983年,拥有近20年的人工智能、航天及通信工程研究经验,主要负责国星宇航整体战略规划、重大业务决策,以及监督管理系统的运作效率和产品研发工作。
据招股说明书,陆川现持有公司最多股份,占总股本的32.46%。此外,北京星融宇航持有22.72%的股份,其余持股人(公司)依次为:盛希泰(11.45%)、北京新时代空间(9.74%)、星河产业集团(9.68%)、无锡国星基金(4.44%)、洪泰工业化(4.30%)、深创投集团(3.77%)和洪泰酷娱(2.71%)。
据招股说明书,国星宇航香港IPO募资金额的用途包括,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建设用于卫星研制的深圳中心、选择性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偿还银行借款、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