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财经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链上共生”,携手共创产业链新未来

发稿时间:2025-07-20 15:45:00 作者:张亚云 杨逸凡 张瑀鑫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视频制作 实习生 袁雪霏)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0日电(记者 张亚云 杨逸凡 实习生 张瑀鑫)7月16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启幕。本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600余家企业参展,汇聚了涵盖先进制造、数字科技、绿色能源、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成果。 

  展馆内,企业携上下游伙伴联合参展,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图景;展馆外,产业协同持续深化,从联合研发到资源共享,创新的价值链正在不断延伸。链博会不仅是一次全球产业链发展的集中展示,更成为推动合作共赢的重要引擎。 

  融合共生,构建开放协同的生态新格局 

  “展链条、展生态、展场景”是链博会的一大特色。最直观的体现是中外企业“组链”亮相,即参展企业携带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参展。 

  今年,苹果公司第三次携手我国供应商展示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最新技术。链博会现场,来自“果链”的多家企业现场展示了合作基础上的创新成果。 

  在苹果展区,一条高效运转的智能产线成为观众驻足的热点,充分展现了产业链协同带来的技术跃升。现场,一条磁悬浮输送产线现场快速“跑动”,将二十枚纽扣大小的电池自动检测后传送到展台。 

  据欣旺达工作人员介绍,现场所检测的电池主要应用于苹果旗下的iPad、Mac、Apple Watch和AirPods等产品线。“产线系自主研发,主要利用电磁力推动磁铁移动,通过智能控制电流方向,实现无接触运行。” 

  除了在制造端实现技术突破,绿色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果链”企业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 

  自2014年与苹果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山东创新集团不仅持续为下游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铝制产品供应,更积极推动再生铝材料的研发与技术创新,其中包括与苹果联合研发的铝塑清洗分离设备及再生铝纯化设备等,助力产业链绿色循环发展。 

  山东创新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世界级的绿色铝科技产业集团,企业还深度参与了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能源等领域的相关产业链,持续加强研发,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除了“老朋友”的深度合作,本届链博会上也不乏首次亮相的“新面孔”,他们同样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协同成果。首次参展,英伟达联合多个生态伙伴展示终端成果。涉及机器人、自动驾驶、云计算等关键业务。 

  这些“组链”参展的案例,正是全球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所言:“全球产供链深度融合,各国企业共生共赢的态势不可阻挡。” 

  协同创新,点亮产业链发展新引擎 

  “目前我们正与国外的合作伙伴联合研发多项全新的绿色智能冶炼技术,目前正处于实验阶段。”南京钢铁集团(南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与供应链伙伴即将共同开启的创新计划。 

  据悉,南钢正推动钢铁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其产品已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中俄黑河大桥等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志性工程。 

  而在医疗科技展区,医疗科技企业美敦力也带来了其创新成果——Lantern左束支起搏(LBBP)心脏导管。这一产品的诞生,离不开美敦力和中国专家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Lantern左束支起搏(LBBP)心脏导管主要运用在生理性起搏技术,这项技术能够恢复心跳的自然顺序,7月19日,该产品在链博会实现全球首发。 

  美敦力工作人员罗晗说,这款心脏导管企业研发的源于企业与中国临床医生合作,发现与心电自然传导顺序一致的左束支起搏点,并开启了相关疗法的探索之路。 

  “依托中国医工结合和本土供应链优势,美敦力中国研发中心与50余名本土临床专家深度协作,共同开发出适用于这一创新疗法的产品。”罗晗介绍。 

  在本次链博会上,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升级,还是前沿医疗技术的本土创新,都印证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巨大潜力。链博会正如一条条看不见的“链”,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也将企业的发展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 

  “链”动未来,科技温度照亮民生福祉 

  从技术的不断迭代打破行业壁垒,到模式的革新重构服务场景,“链”接让日常更为便捷,带来更广泛的普惠福祉。在链博会的现场,这种“链”接的力量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数字科技链展区,佩戴着智能仿生手的姜颂宁正与参观者热情互动,握手、演示手指的灵活张合,每一个动作都令人惊叹。这款由浙江强脑科技研发的BrainCo智能仿生手,不仅让他能够自如地吃饭,甚至还能弹钢琴、写书法,“基本可以实现过去生活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功能。”姜颂宁说。 

  据浙江强脑科技展台负责人潘思瑜介绍,这款智能仿生手重量仅有三百多克,轻盈便携。其核心技术在于内置的8通道电极片传感器,能够精准读取残障人士皮肤表面的神经电和肌肉电信号。“系统会通过算法解析大脑的意图,从而向仿生手发出相应的动作指令。”潘思瑜进一步解释道。 

  据悉,2020年这款智能仿生手已经实现量产,惠及了众多残障人士,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与独立生活能力。科技的力量,正以一种温暖而坚定的方式拥抱着更多姜颂宁这样的人群。 

  对于许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参展者而言,链博会不仅是一次展示机会,更是连接广阔市场的重要窗口。 

  在健康链展区,来自贵州从江的何秀龙和乡亲们首次亮相展会。他们是在中国贸促会的邀请下,带着当地的特色产品——孢子粉、果蔬汁等健康食品前来参展,旨在拓展市场、打响品牌。 

  短短两天的链博会之旅,何秀龙收获颇丰。展会期间,他们不仅接到了多个订单,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现场的深入交流与洽谈,已有大健康领域的参展人员计划前往贵州从江实地考察。“这次参展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市场,也更有信心把家乡的好产品推向全国。”何秀龙说。 

  从展示创新成果,到汇聚资源、促成合作、推动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平台,链博会不仅是一场全球产业链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科技与人文、当下与未来的桥梁。在这里,每一条“链”都承载着合作共赢的希望,每一次“链接”都孕育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可能。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