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财经 >> 青担当 >>  正文

余维燕:怎样的老师能被学生6次提及?

发稿时间:2023-10-09 17: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5月,2020级数学与统计学院优秀硕士毕业生张晨在接受采访,分享读研经验与成果时,6次提及导师余维燕,讲述了三年来导师对自己精心培养与悉心照顾的故事,对导师表达了深深的感激。这位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老师余维燕三年倾心付出,为学生的海师岁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忱出勤恳,勤恳出实绩

  基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基本概念的学科,包括一系列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果把现代数学比喻成大厦,那么基础数学就是它坚实的地基和框架。余维燕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算子代数与算子理论,是基础数学中泛函分析的最前沿的分支之一。

  余维燕1991年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在高中教学10年后她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她用了五年半时间取得了两个硕士学位(数学教育,基础数学)。为了追逐数学梦想,她又考取了基础数学的博士研究生,用三年时间取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她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学院进行学习与研究。

  2011年余维燕开始在海南师范大学任教,她依然孜孜不倦研究基础数学,她已在研究领域坚持了二十余年,科研经验丰富,实绩不断。她是海南省拔尖人才,在国内著名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数学专著《算子代数上的Lie映射与Jordan映射》,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来到海师工作后,她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三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其他老师的多项基金项目,并在2019独立获得“海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来到海师任教后,她和学校同期引进的一批博士很快填补了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课程空白。有基础数学和数学教育研究背景的余维燕能力扎实,她不仅教授本科生的《数学分析》、《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等数学专业课程,还教授硕士和博士的专业课程。

  

  余维燕(右)与李志光在海南师范大学主持第九届矩阵与算子国际学术会议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余维燕多年坚持教育实干和教育创新,不断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她担任过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目前担任中国数学会教育数学专委会理事。余维燕于今年顺利结题一项海南省教学教改重点项目,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华南赛区二等奖,指导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等等。2013年余维燕获得教育硕士导师资格,2016年余维燕获得了学术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今年元月,获评学术博士生导师资格。

  师者,不只传道授业解惑

  韩愈在《师说》中对表述了他对合格教师的看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余维燕在教育上的无私付出对“师者”进行了另一番阐释。

  2020年张晨考入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来到海师后,她坚定地选择了基础数学方向,并成为了余维燕的学生。

  在教育上,余维燕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倾心培养,严格要求,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和素养。张晨希望坚持研究基础数学,将来攻读博士并深造。余维燕明白,进入优秀的平台深造并非易事,要想帮助张晨取得长足进步,必须对她有更高的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动态工程,而导师则是这项工程的设计师。余维燕对张晨进行了解后,根据她的特点为她制定了培养计划。

  余维燕先是向张晨介绍了研究邻域的数学史,特别是算子代数与算子理论领域产生过的两名“菲尔茨”奖获得者,让张晨对这一研究领域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并对研究领域建立希望和信心。除了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系统培养外,余维燕还从易到难,从整体到部分,科学地安排张晨阅读了《泛函分析》(康威)、《C*-代数与算子理论》、《算子代数K-理论》等多本国际重要的数学著作与文献。她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开设线下讨论班听取张晨汇报文献并给予指导,当张晨出现疑惑或错误时,她就旁征博引,逐步启发,为张晨打通“堵点”。

  这样的讨论班,每周都有两次,一次就是一天,余维燕坚持了三年,风雨不息。

  张晨回忆道:“我从早汇报到晚,老师就认真地从早听到晚,一刻都没有敷衍过我。”期间余维燕的另一位硕士研究生,现在即将升入研三的王然也加入到了讨论班中。

  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做研究尤其是做基础研究要耐得住寂寞,更要讲方法。

  让张晨直接研究自己所做的问题对张晨来说过于困难,余维燕知道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她科学规划,先是指导张晨阅读综述类论文,再引导她发现问题,尝试研究容易解决一些的问题,让她感受做科研的乐趣。再顺着研究方向,帮助她渐渐推进,做更难的问题。寒暑假的大部分时间,张晨留校学习,余维燕也每隔一天听取张晨的学习汇报并与她讨论,为她学习提供指导帮助。三年下来,张晨进行数学研究逐渐顺畅与熟练,做出了多个问题。

  科研不只是闭门造车,既要苦心孤诣,开拓创新,又要走得出去,打开视野,了解学界前沿动向。为了让学生能对科研有更多认识,余维燕带张晨和王然参加了多个国内、国际重要线下和线上会议。许多会议有多个分会场,余维燕鼓励学生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报告,了解更多数学前沿的研究。

  2022年7月,余维燕带张晨和王然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九届华人国际数学家大会”。两位学生听取了许多国际知名数学家的报告,看到许多世界顶尖学府的学子异常用功,大受震撼,从此愈加奋勉。大会期间,余维燕还受知名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之邀,参加了民族与区域女数学家圆桌会议。

  在余维燕的指导下张晨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来到了研究生的第三年,她开始为进修读博做准备。余维燕希望张晨能到更好的平台深造,积极为张晨联系优秀博士生导师,向导师介绍推荐张晨。导师了解到张晨在海南师范大学的这三年的学习经历后,一方面感慨于张晨下的功夫之深,另一方面又为余维燕“像老母亲带着女儿一般”的无私付出而感动。

  张晨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博士生考试前内心紧张,担心发挥失常,余维燕得知后毫不犹豫地陪同她前往,为她安抚焦虑……在导师的辛苦付出之下,张晨考博成功,在自己梦想的科研之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以身教作画,用言传点睛

  无论是在求学时还是工作后,余维燕始终保持着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学习态度。有时候她也会和学生参加到的同一个学习活动中,和学生共同学习知识。她教导学生踏踏实实做学问,学生始终将她的话铭记在心。

  余维燕所研究的领域特点是研究周期长,研究者需要耐得住性子,扛得住压力。她对数学的热爱是她长期坚持并取得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她深刻体会到学习乐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她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余维燕这样描述她与两位研究生讨论数学时的情景:“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好像都有说不完的话。”在她的影响和教育下,学生们也始终将好学与低调作为自己学习、科研的基本要求。

  余维燕发现许多本科学生初入大学时会感到迷茫,甚至可能会因为学不好知识而自暴自弃。她会在课程伊始告诉学生们海师数学与统计学院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大家指出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她明白只是说几句话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数学不只是做题,有些学生不愿意学数学也许是不了解数学”,她组织学生们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小故事并在课上讲解,鼓励学生们逐渐探索和了解数学。随着学生们对数学认识的加深,她开始教他们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余维燕工作勤奋,有时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仍然要早起赶校车去桂林洋准备为学生上讨论课。

  虽然为培养研究生投入了大量精力,但余维燕从未对本科生教学有所松懈,她不允许自己敷衍任何学生,要求自己上课能达到行云流水的程度,做到能让学生听得懂,喜欢听和有问必答。偶尔白天繁忙时,她会利用夜晚的时间备课、出题或批改作业。有时收到学习到深夜的学生发消息向她提问时,她及时给予回复。双方都惊讶于对方深夜还没休息,并相互提醒早睡,互道晚安。

  余维燕和她的爱人在生活上也常常关心学生,将她们作为家人对待。他们心疼张晨和王然长期在校,平时吃不上家人做的饭菜,几乎每个周末都会为她们准备饭菜,请她们到家里吃午饭和晚饭。假期,余维燕还与她们一同旅游,看黄河母亲像,游览博物馆,漫步沙滩。

  

  余维燕与学生在海边

  热爱、勤奋、谦虚、奉献,学生从余维燕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余维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以身教作画,用言传点睛,画出了一幅学生向善向美的画卷。

  余维燕始终以赤子之心学习研究基础数学,如一名学生;她又无私奉献、勤勤恳恳培育数学的下一代,亦师又亦母。两个身份的背后,是一颗为数学事业发展而蓬勃律动的心。 (文字 | 刘钟涛 )

责任编辑:GG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