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财经

首页 >> 金融 >> 正文

金融向新 陪伴中小科技企业“长大”

发稿时间:2025-07-01 10:0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6月26日,一群孩子走进西安·飞翔梦航空体验基地。该基地为西安翔辉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打造。由该公司延伸至上下游企业,浙商银行西安分行目前已服务航空集群产业链企业近150家,累计投放贷款超10亿元,其中设备抵押、信用类贷款占比达80%。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摄

  和许多经历过融资难的中小企业负责人一样,90后刘营波越来越感到“风向”变了:先是不同类型的银行客户经理会主动找来,交流贷款需求,最近几年,银行提供服务的范围已从信贷拓展到资金融通、资本运作、支付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

  今年5月,与刘营波所在企业合作十年的邮储银行西安市阎良区支行,还创新推出“小微易贷”金融产品-“小场景”(轻链)产业链模式。该模式将优质的中小企业作为“核心企业”,通过使用行内区块链平台,以“核心企业”采购合同为信用背书,为上游供应商投放贷款,创新实现银行自主搭建平台实现供应链信贷业务投放的先河。

  同在陕西西安创业,刘鑫所在国家级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获得的金融服务,也已从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延伸至企业员工、企业股东。2021年年底,北京银行西安分行发放的一笔300万元贷款,让该企业增多的救护车改装订单得以及时生产交付。

  “如今企业融资不仅仅关注哪家银行服务好、效率高,更关注银行是否能够给予其长期且稳定的信贷支持、是否能伴企业共成长,甚至是否能给企业赋能。”6月26日,邮储银行陕西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杨军峰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的调研活动中谈到,上述“小场景”产业链模式创新的原因之一,就是探索为中小企业中的优质企业赋能。

  在这场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媒体调研活动中,多名商业银行支行一线人员参与并见证服务企业由小变大。他们说,如今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早已不是简单的一笔授信贷款,而是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是陪企业一起“长大”。

  差异化考核“贷”动科技金融

  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提升风险评估和信贷技术、健全尽职制度……很多变化正在当下的银行业发生。对于信贷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授信评级,不止一位商业银行一线信贷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看企业未来”,这意味着企业创新能力和成长性正作为授信评级的重要因素。

  6月24日,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硬科技支行行长张明在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硬科技支行科技会客厅向记者介绍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成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摄

  “中小微型硬科技企业技术门槛高、行业变化快,尤其在早期缺少资产、收入、利润。”在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硬科技支行行长张明看来,“高风险、低收益”是传统银行视角下难啃的“硬骨头”,也是硬科技支行的主战场。

  3年前的夏天,经过一年调研筹备的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硬科技支行落地陕西西安高新区。前者是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后者是全国首家以硬科技命名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500多家中小科技型企业”是这个支行开业至今的服务对象,其中不少企业的新成果展示在该支行科技会客厅,所属行业涉及先进制造、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

  “科技金融的核心是专业、专营,专业、专营的基础是要有差异化的考核。”又一次在该支行科技会客厅会客,张明谈到该支行在考核上的差异化创新,包括大幅弱化规模、利润等传统性指标考核,突出对科技金融业务的考核要求,设置权重35%的“科技金融工作评价”指标等。

  一个最近的案例是,今年3月,该支行与一家去年12月成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企业对接信贷,5月份贷款就批下来了。

  “这家公司没有财务报表,没有流水,没有收入,没有利润,产品现在在验证阶段,但在很多项目上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给了他一笔信用贷款,额度300万元,不要抵押,不要担保,支持它做大。”张明说。

  包括该支行在内,浦发银行已在全行建立156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北京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均推广建立科技金融特色支行。进出口银行结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科技金融分行试点,在人才、资源等方面对科技型企业重点倾斜。

  把科技金融服务纳入机构战略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也是金融监管总局近日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5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向科技领域倾斜,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在绩效考核、内部转移定价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核。

  金融顾问护小微

  从专注于机械制造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具备“高科技、轻资产”特点的中小科创企业,不少带着硬科技底色的科技型企业落地西安,这里科技资源富集,在空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多项技术成果已实现国产替代,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光子芯片产业集群、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稀有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已于去年入选“国家队”。

  但“懂技术不懂金融”的问题一度困扰本地技术型创业者。不少深耕西安的一线信贷人员记得,2021年,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下简称“秦创原”)在西咸新区启动,很多创业的高校教授很懂自己的领域但不擅长对接资本。

  “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需要‘股贷债保’等多方面的金融支持。”长安银行普惠金融部(科技金融部)副总经理王蕊以助力秦创原发展为例说,该行设立“首贷服务中心”,实现“秦创贷”业务在全省范围内落地开花,在提前超额完成支持秦创原三年信贷投放计划基础上,高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滴灌科创型小微企业成长。

  来自陕西省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陕西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该协会曾邀请银行机构和50家企业参加以“金融赋能‘原’动力 打造科创策源地”为主题的“科技+金融”银保企对接集市系列活动,现场完成信贷合作签约,签约金额合计3.55亿元,建立“科技+”金融顾问新模式,入库金融顾问28人,截至2025年3月末,已经走访企业557家,实际授信金额104.10亿元。

  “‘金融顾问’的优势就在于能通过实地走访园区、专业市场、街道、商会、乡村等地,多维度了解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浙商银行西安分行小企业信贷中心总经理梁克智告诉记者,依托“1+N”机制优势,通过金融顾问这个“1”,能链接起金融、法律、会计等“N”种专业机构,形成服务企业的合力。除了从服务一家核心企业,拓展至服务百余家集群产业链企业外,该行还创新推出“延安苹果贷”“周至猕猴桃贷”“富平柿柿如意贷”等特色涉农产品。

  今年也是我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快落地见效的重要年份,自去年2024年10月15日该机制启动以来,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进入新阶段。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全国各地已累计走访超过7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其中近900万户纳入“推荐清单”。银行对“推荐清单”经营主体新增授信超18万亿元,新发放贷款近14万亿元,平均贷款利率为3.65%,其中约三分之一为信用贷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