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报披露,退市新规威力大显。
据不完全统计,4月28日有6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9日还将有14家被披星戴帽,这20家公司均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多数公司触及“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的情形。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粗略统计,今年以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中,还有十余家触及“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的情形。另有多家公司因为2024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还有些公司预计触及上述情形,可能被*ST。
近年来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面临财务指标、重大违法等情形被强制退市的公司,最终率先被投资者用脚投出市场。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财务指标趋严是退市新规核心,财务类退市将成为主流,2025年预计有30~40家企业因此退市;同时,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同步强化,形成多元退市格局。
他称,退市新规的严格执行,标志着A股从“重融资”向“重投资”转型,通过财务指标、交易规则、违法惩处的多维约束,推动市场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多数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
4月28日,6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均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
其中,*ST建艺、*ST宝鹰因为2024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这两家公司还叠加了其他风险警示,其中*ST建艺因为连续3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2024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ST宝鹰则是因为2024年度被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ST返利、*ST步森、*ST赛隆、*ST高斯是因为2024年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被实施提示风险警示。
这是去年退市新规显威的一大缩影。新规提高了主板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退市指标,从“1亿元”提高至“3亿元”,加大了绩差公司淘汰力度。
将在29日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14家公司中,有13家触发“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的情形,分别为星光股份、国新文化、庚星股份、松发股份、华嵘控股、ST摩登、海源复材、太和水、立航科技、川大智胜、精伦电子、宝塔实业、大立科技。
其中,庚星股份还触及“2024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这一情形。该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均亏损2亿元以上,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2.46亿元;2024年度净资产为-343.96万元。
还有一家公司ST三圣因2024年净资产为负值,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中,还有14家触及“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的情形。
这些公司中,*ST恒立、*ST聆达、*ST汇科等公司营收不到1亿元;*ST云网、*ST中基、*ST聆达还叠加了2024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还有些公司叠加了其他风险警示。
另外,还有6家公司因为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除了上述公司之外,还有些没有披露年报的公司预计,因为触及财务指标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比如,四通股份预计,因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该公司股票在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将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仁东预计2024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田利辉认为,财务指标趋严是退市新规的核心,主板营收门槛从1亿提高至3亿元,叠加净利润、净资产、审计意见等多维度考核,精准识别低效企业,加速出清“空壳僵尸”。
2025年退市数量有望再增
除了财务类退市指标收紧之外,去年4月30日落地的退市新规还重点打击财务造假和资金占用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收紧2年造假情形,新增1年严重造假、3年连续造假情形,同时将主板市值退市门槛从3亿元提至5亿元。
今年以来已有5家上市公司摘牌,除了海通证券被吸收合并而退市,其余4家均是被强制退市。其中,退市卓朗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ST美讯、*ST博信、*ST大药因市值不达标退市,即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5亿元。
*ST普利目前处于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5月21日。该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2021年、2022年虚假记载的利润合计达6.6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利润总额的73.83%,因此被终止上市。
还有一些可能因为重大违法、财务指标等情形终止上市的公司,最终因为触及面值退市,面临告别A股的结局。
*ST东方便是其中一例,此前该公司有可能因为财务造假被终止上市。今年3月份,*ST东方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该公司出于维持农产品贸易市场占有率、满足融资需求以及业绩考核等目的,通过人为增加业务环节或虚构业务链条等方式,长期开展农产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循环贸易。上述虚假销售业务导致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不过,最终*ST东方因为每股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面值退市,已收到拟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ST吉药情况类似,该公司预计2024年度期末净资产为-11.8亿元至-8.3亿元(未经审计)。若2024年报披露后,净资产确定为负值,*ST吉药股票将被终止上市。该公司在经营受困的情况下,也率先因触及面值退市情形,而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还有*ST富润、*ST嘉寓、*ST旭蓝因触及面值退市情形,收到股票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面值退市将会愈加普遍。”田利辉说,2024年面值退市占比73%,2025年*ST普利、*ST东方等案例显示,投资者对劣质公司快速抛售,叠加壳价值缩水,面值退市成市场化出清主要路径。
2024年A股市场退市数量达到52家,创出历史新高。有业内人士预计,在退市新规和严监管之下,2025年A股退市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推动市场“优胜劣汰”。
“2025年预计超60家。”田利辉认为,政策高压、风险企业积累、投资者“用脚投票”共同推动退市常态化,退市率或从1%向美股的10%靠拢。
“这样市场生态将重塑。劣质企业会加速淘汰,资金向龙头集中;投资逻辑转向价值导向,监管强化追责更加有效(退市公司仍追罚),不断吸引长期资金,壳资源炒作亦将终结。”田利辉认为,投资者需摒弃投机思维,聚焦企业真实价值,方能适应新生态下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