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财经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五年人均GDP翻一番,这里的发展密码是什么

发稿时间:2025-10-28 09:5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聚力“科创产业”、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十四五”期间,这里人均GDP翻了一番,商品销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社会零售总额突破1300亿元,人气“流量”变成了经济“增量”。

  ——————————

  如何用“科创核爆点”带动全域经济的增长,正在徐汇变得具象。

  最新数据表明,上海市徐汇区“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预计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一,人均GDP翻了一番;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增量超百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年均增速10.2%,属地规上工业总产值居中心城区第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集中精力发展“科创产业”是上海市徐汇区的发展密码。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等创新“国家队”和清华、复旦、交大、港科大等高校的创新中心,以及浦芯未来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交大工研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均诞生在徐汇。“十四五”以来,该区着力加强算力、算法、语料、资本、人才等要素保障,落地国家人工智能子基金等基金,规模超千亿元。

  环境舒适吸引人

  数据显示,徐汇区人工智能产值达千亿元,已经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现有人工智能企业1500多家、755家大模型企业和62个备案大模型(占全市61%)。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目前已入驻企业104家,全年营收合计突破10亿元。

  该区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让徐汇成为青年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法国人伯涵峥是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的一名外籍教师,他每周都要抽一两天时间到自己位于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的办公室里办公,这家公司专门研究如何把AI技术应用到智慧节能管理系统中。“试着用AI算法降低用电成本。我下一步要与中国的电力企业加强联系,做成第一单买卖。”伯涵峥告诉记者,在这里开办公司全程都有园区的工作人员帮忙办理各种手续,办公场地、算力目前都是免费的。

  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也坐落在漕河泾开发区,它是一个孵化器,汇集了来自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海内外院校的人才,创业者中的很多人来自微软、谷歌、字节跳动等大厂,曾是核心技术骨干。据不完全统计,该孵化器引进海外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80人,入孵企业核心团队硕博士占比超70%。

  “在这栋楼的每个房间里,都可能是一个跟我们处于类似阶段的创业团队。”推行科技创始人卢鹰翔表示,在技术背景和创业想法上的共鸣,让创业者们能够就早期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相互汲取经验,“我们几个标杆性的应用场景,都是从漕河泾周边的印象城、科技绿洲这些地方开始的”。

  由剑桥大学专家团队创立的上海剑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获得了奇绩创坛200余万元种子轮融资;语核科技在这里依托精准产业对接与品牌势能提升,营业收入从2023年不足10万元增至2025年达千万元,实现商业化破局。

  据了解,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是徐汇区“十四五”期间打造的20家高质量孵化器之一,其中市级高质量孵化器3家,占全市总量的1/4。

  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表示,下一步该区将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以高质量孵化器和科创街区为载体,加快打造“科创核爆点”。

  科创底色叠加“软实力”打动人

  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徐汇时,不少在这里创业的年轻人会把关注焦点“偏移”。他们或许会告诉你:我喜欢这里,只是因为这里很漂亮,很适合我而已。

  清华大学的高才生曾书霖,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基础算力企业无问芯穹的001号员工。几年前,他跟着自己的导师跑了全国很多地方,想要找个地方创业开公司,来到位于徐汇滨江的“模速空间”,他就被吸引了。

  那时,模速空间远没有现在有名。“现在你会发现,模速空间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我们可以轻松在这里找到合作伙伴。但最开始,我就是被滨江吸引的。”曾书霖虽然是个工科男,但也很感性,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徐汇滨江的喜爱,“午休时,沿着模速空间的空中走廊,散步到滨江吹吹江风,多惬意的一件事”。

  没有到过徐汇滨江的人,可能想象不到2025年夏天的徐汇滨江是怎样一番热闹的场景。这里宠物友好,36摄氏度的夏日,也不会影响爱宠人士夜里出来“交友”的决心。

  每个周末甚至是大部分工作日的晚上,边牧、金毛、二哈、阿拉斯加、马尔济斯、西高地等狗狗都会被盛装打扮。最惬意的要属超小型宠物犬泰迪之类,它们可以坐在小推车里、吹着小风扇,跟主人一起在徐汇滨江的各种餐厅用餐。还有年轻人带着自己的猫咪、雪貂出来遛弯,他们会给宠物穿上尿不湿,商店地砖上、路边水泥地上,都不会留下宠物粪便,主打一个干干净净、有边界感。

  通过城市更新增强“软实力”,是徐汇区做好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大文章的关键一招。“十四五”期间,徐汇区加快推动城区空间转型、功能拓展、产业升级,布局了大徐家汇、徐汇滨江、漕河泾开发区拓展片区等“五大功能区”,新一轮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面积达全区总面积44%,108个更新项目全面推进,重大工程累计开竣工超2100万平方米。

  让年轻人“爱不释手”的徐汇滨江,其规划是“世界级滨水区”,内含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创业梦工厂等各种办公场所,同时配套了西岸梦中心、西岸大剧院、西岸国际会展中心等“沪上新地标”,串珠成链,让年轻人可以在这里从早上9点一直待到晚上9点。

  “十四五”期间,该区商品销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社会零售总额突破1300亿元,让人气“流量”变经济“增量”。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上海国际光影节和时尚品牌首发首秀活动相继在徐汇举办,浦江游轮、低空观光、无人机秀“水陆空”文旅新场景壮大多元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生活盒子”便民服务留住人

  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都知道,上海的房租贵。在徐汇区工作,有没有可能在徐汇租到划算的公寓?商品房小区租金高,老旧小区有没有可能改造得“年轻些”、租金便宜些?

  据介绍,“十四五”末,徐汇区全区民生投入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一番。这份诚意与担当,具体而微地落在了千家万户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枫林街道的宛南六村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墙体开裂、外墙高坠、路面积水、违法搭建、飞线充电……机动车“停车难”、非机动车集中充电设施不足、垃圾厢房面积小、绿化整体品质不高等设施设备老旧问题也日益凸显。该小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40%,因为地处上海市中心,不少房子也租给了在徐汇工作的年轻人。

  得益于徐汇区“三旧”变“三新”工程(即老旧住房穿新衣,老旧小区换新颜,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记者注),枫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近年来统筹实施了电梯加装、“美丽楼道”、房屋修缮、绿化提升、管线入地、设备改造等项目。

  宛南六村居委会书记孙嵘捷介绍,目前小区43个单元楼道实现“全覆盖”加装电梯,小区楼梯、地坪、管线、晾衣架、雨棚、空调机罩等设施设备也实施了更新改造,统一样式。“小区品质提升不少,走进来看完全不像四十几年的‘老破小’。”租住在宛南六村的居民说。

  记者了解到,徐汇区现有的985个住宅小区中,像宛南六村这样的老旧小区占了四分之三。“下定决心推进‘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介绍,徐汇区现已完成旧改征收54.4万平方米,东安一二村、长桥新村、张家弄等27个地块、9877户居民搬进新家园。此外,该区还实施原拆原建项目16个,涉及11.39万平方米,3100余户居民过上新生活。旧住房综合修缮1150万平方米,总量是“十三五”的2.7倍,覆盖近400个老旧小区,18万户居民得益;加装电梯1330台,连续3年位列全市第一。

  老小区不仅硬件条件改善了,生活方式也在“年轻化”。2022年起,徐汇区提出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生活盒子”这一民生新概念,对辖区内现有“邻里汇”进行升级,统一配置了社区食堂、社区卫生站、社区文体活动和社区助浴点等“新四件套”,并配置了丰富的便民服务,满足全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漕河泾街道华富邻里汇负责人喻舟平对一位常来邻里汇的“新上海人”印象深刻。这位女士最开始是来报名学习上海话的,时间长了,她开始参加预防“三高”讲座、瑜伽、古典舞、太极拳等健身活动,现在又学起了葱油饼、萝卜丝饼等沪派点心制作。喻舟平觉得,这样的“融入”很自然。

  目前,这样的“生活盒子”在徐汇区有40个。展望“十五五”,徐汇区的目标是打造“创新徐汇、品质城区”,成为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引领示范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实习生 俞佳一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28日 05版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