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慕尼黑车展,中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参展数量达到了116家,在国际展商中居首。图为长安汽车在慕尼黑车展上举行新闻发布会。
从展会入口处穿梭不断的接驳电车,到展馆内摩肩接踵的参观人群,再到展台上不时传来的阵阵掌声和熟悉的中文……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盛会,当地时间9月9日开幕的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以下简称“慕尼黑车展”)吸引了全球目光。展会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品牌和相关企业齐聚一堂,对外展示旗下的最新技术、产品和发展理念。
比展会回归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军团”前所未有的强势登场。与20年前,仅吉利汽车携5款车型首次登陆慕尼黑相比,本届慕尼黑车展的中国元素可谓异常丰富。据统计,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参展企业达到了116家,在国际展商中位居首位。
“中国企业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集中亮相,是企业品牌与产品实力的展示,中国企业正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中赢得更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如此评价。
加速布局欧洲,中国品牌出海驶入深水区
“如果说前几年中国车企参加欧洲车展还带着‘试水’性质,那么今年的慕尼黑车展则宣告了中国品牌真正进入欧洲市场的核心腹地。”正如汽车产业评论员万青林所言,与以往不同,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参展正呈现出“整车+三电+智能科技+软件电子等”的全产业链参展阵容,且规模快速提升。
作为全球新能源领军企业之一,比亚迪携多款产品亮相本届慕尼黑车展。比亚迪旗下中型旅行轿车比亚迪海豚冲浪版迎来全球首发,该车海外市场定价为37990欧元起,约合人民币31.6万元。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慕尼黑车展上透露,比亚迪海豚冲浪版将成为比亚迪在匈牙利塞格德建设中的欧洲工厂的首款量产车型。目前该工厂正按规划推进,计划于2025年年底竣工,预计将成为比亚迪“在欧洲,为欧洲(Built in Europe,for Europe)”战略的起点。
在展会场外的慕尼黑市内奥德翁广场与国王广场,还展出了腾势Z9GT与腾势D9 MPV两款车型,并首次在欧洲进行了1000千瓦闪充技术的演示。演示结果显示仅需5分钟充电,车辆便可实现约400公里的续航里程。
“比亚迪的创新技术‘兆瓦闪充’在欧洲的落地时间将比原计划提前。”李柯告诉记者,预计到2026年第二季度,比亚迪将建成200至300座充电站,主要由旗下豪华品牌腾势主导这一项目。
与大众集团的合作,让小鹏汽车在此次车展上收获额外关注。在慕尼黑车展上,小鹏汽车不仅带来了全新小鹏P7、2025款小鹏G6等5款车型,还同步展出了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模型、SEPA扶摇架构等前沿展品。
在展台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总裁顾宏地向媒体和观众介绍小鹏汽车发展现状、前沿科技及2026年的战略规划。何小鹏表示,完全无人或有人驾驶的L4级自动驾驶将会帮助未来的汽车进入新的阶段。
“小鹏的目标是在2026年推出首款L4级电动车,实现前装量产。同时,我们将在中国开启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实际运营,并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将同源架构带到欧洲和全球。”何小鹏补充说。
借助Stellantis集团成熟的资源体系,零跑汽车迅速完成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销售和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今年前8个月,零跑汽车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3万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榜首。
本届车展,零跑全新个性战略新品Lafa5亮相。该车基于先进的LEAP 3.5架构打造,集超高颜值、欧式驾控、旗舰智能、越级品质于一身,现已开启盲订,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上市,并于2026年推向全球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零跑B系列首款全球化车型B10,于海外市场上市并同步开启欧洲交付。“自今年4月在中国市场上市以来,B10累计交付已超5万台,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号召力与用户认可度。今年10月,B10将在法国开启全球媒体测试,并计划于2025年内登陆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南美等超20个国家与地区。”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总结说。
红旗作为中国豪华品牌代表也在积极拓展欧洲市场。本届慕尼黑车展,红旗电动紧凑型SUV EHS5迎来欧洲首发亮相。这款车续航550公里,20分钟能完成快速充电,定位于城市与家庭通勤市场。
慕尼黑车展开幕当日,中国一汽总经理刘亦功抵达现场,对外表明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雄心:未来,红旗品牌将在欧洲发布15款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并打造覆盖25个市场的销售网络,计划在2028年前建立超过200家经销商网络。
宁德时代已与欧洲超过90%的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欧洲建立了德国、匈牙利及西班牙(在建)三大生产基地。
供应链崛起撬动“技术全球输出”
中国汽车产业的出海,不仅是整车的远征,更是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全球化布局。在万青林看来,慕尼黑车展上中国供应链企业的高调亮相,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慕尼黑车展前夜,宁德时代举办新品发布会,全球首次推出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技术平台,并正式发布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ro。
“欧洲正坚定向电动化加速转型,然而电动汽车的价格、续航里程、电池寿命、充电便捷性,以及安全性,仍是困扰消费者的核心因素。磷酸铁锂电池以卓越的安全性能和更具竞争力成本,正成为欧洲汽车制造商电动化转型的战略选择。”宁德时代全球业务高级总裁、首席客户官谭立斌表示,此次发布旨在积极响应欧洲市场电动化的迫切需求,助力全球绿色交通加速转型。
记者了解到,目前宁德时代已与欧洲超过90%的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欧洲建立了德国、匈牙利及西班牙(在建)三大生产基地。依托与欧洲伙伴的持续深化合作, NP3.0技术与神行Pro电池的推出,将有力推动欧洲绿色转型进程。
轻舟智航则携NOA智能辅助驾驶和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亮相慕尼黑车展,并正式宣布启动全球化战略,与高通达成合作,并将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
与高通达成合作,意味着轻舟智航成为能够适配三大自动驾驶芯片平台(英伟达、地平线、高通)且采用同一套技术架构跑通智能辅助驾驶的公司。凭借先进的AI技术和算法能力,轻舟智航可实现对算力的极致压榨,以“突破性的计算效率”在同等算力下发挥出更优的性能体验。
记者了解到,为面向欧洲车企客户及用户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务,轻舟智航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于德国设立欧洲总部,负责开展产品技术研发、安全、认证、测试及运营等核心工作,同时开启欧洲本地化团队招聘,加速产品方案的合规落地与场景适配,为车企客户和用户持续创造价值。
Momenta在本次慕尼黑车展上全方位呈现品牌发展脉络、端到端飞轮大模型技术硕果,以及与生态伙伴的最新合作动态,不仅展现了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态势,更在欧盟市场收获显著成绩,向世界彰显了中国AI科技的雄厚实力。
Momenta欧洲区主席Gerhard Steiger在发布会上透露,凭借卓越的AI技术,Momenta已与20余家全球主流车企达成深度合作。近期,智己L6海外版IM5与LS6海外版IM6在英国正式上市开售,这两款新车均搭载Momenta飞轮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为英国消费者带来前沿的智能驾驶体验。
与此同时,Momenta与全球最大移动出行服务平台Uber的战略合作持续深化。双方计划于2026年在慕尼黑开启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这一合作不仅是双方的重要里程碑,更将成为Momenta在欧洲市场开启Robotaxi规模化落地征程的关键起点。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正在慕尼黑车展上介绍旗下全新个性战略新品Lafa5。
欧洲车企的“中国声音”
在慕尼黑车展上,“主场作战”的欧洲车企也纷纷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宝马推出的全新电动车型,融合先进的电动技术和智能科技,展现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厚底蕴。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我们将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例如宝马与中国电池企业合作,共同提升电池性能和续航能力。
奔驰则在车展上发布新款豪华电动汽车。新车在设计和性能上都有重大突破,同时更加注重智能化和网联化功能。奔驰相关负责人指出:“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将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奔驰计划在中国市场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多款符合中国消费者喜好的车型。
慕尼黑车展上,奥迪亮相的全新概念车,展示了其对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思考,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和电动化方面的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奥迪今年8月发布的Q6L e-tron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具备“无图”端到端智能驾驶辅助能力。
在奥迪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德诺看来:“中国在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我们将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协作,共同探索未来出行的新模式。奥迪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将提升智能驾驶技术水平。”
纵观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中国汽车产业的集体出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整车到供应链,从市场到技术,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全球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不仅是一场产品的展示,更是一次产业的对话。中国汽车产业凭借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正在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而欧洲作为传统汽车强国,也在积极应对挑战,加快转型步伐。”万青林对记者说。
事实上,中欧汽车产业的这种“双向奔赴”,既包含竞争,也蕴含合作。竞争推动创新,合作促进共赢。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下,这种竞合关系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过去是我们学欧洲,现在是欧洲学我们,未来则是互相学习。”万青林总结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而这条路正通向全球市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