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财经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00后育婴师领薪带娃

发稿时间:2025-07-31 09:5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郭米洁的工作里,最困难的事是听懂“老板”的需求。

  “有没有‘婴语班’?我第一个报名。”郭米洁是广州的一名育婴师,她太想知道,自己怀里9个月大的“女老板”,今天想穿什么衣服,昨晚是不是做了噩梦,对着天花板发呆的时候,小脑袋里在想什么……

  近几年,越来越多和郭米洁一样的00后闯入育婴师赛道,“围着孩子转”成了她们的日常。在社交平台寻找雇主时,她们写尽自己的专业背景、技能、性格优点。但一个标签无法被忽略:未婚未育。

  “刚入行时,老板就告诉过我们,很多客户在选择育婴师时不会选择未婚未育的。”在北京当了8个月育婴师的王晗说。而据福州育婴师陈依玲介绍,在二线城市,80后育婴师更受欢迎,也更被尊重。

  不过,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的多名育婴师在亲身经历中发现,她们的长处正被更多年轻父母认可和需要。陈依玲的头像是她站在一张巨大的婴儿脸油画之前,拍照时她刚从医院护士岗位辞职,处于迷茫期,转行做育婴师后,对护理的细心和突发情况应对能力都是求职的优势。找第二位雇主时,前雇主还到她的帖子下留言推荐。

  湖北一名正在招育婴师的母亲表示自己更希望招到90后、00后,“白天忙一天,带孩子精力高度集中,晚上还要起夜,挺累的”,所以体力要跟得上。她还认为,年轻育婴师和她年龄相差不大,沟通更轻松。另外,她喜欢点外卖,一些阿姨明确要求不吃外卖,反而会加重她的负担。她发现,年轻育婴师在中介公司也很难找到。

  刚离开上一户雇主家的张绮坦言,她觉得在社交媒体发帖求职是更舒服的方式,她刷到不少同行也在这么做。还有一些小私心:她也想从联系她的父母里挑选,“毕竟想待得舒服一点”。前几天,有人问她能不能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做早饭,“我拒绝之后就说你们这帮小孩就吃不了苦”。

  张绮从艺术类专业本科毕业,在公司实习时就觉得职场压力大、节奏快,不太适合自己,才选择通过自学、报名培训转做育婴师。“现在通勤时间比较短,我起床就是上班了。”这份工作包吃住,她自己也喜欢孩子,因此总体来说干得舒心。但她还能记得自己上段工作中不愉快:有次累了一整天,吃饭多吃了一点,孩子奶奶突然来了一句:“你怎么吃这么多?”这家人邀请张绮跟着一起回老家继续照顾孩子时,她拒绝了。她准备再做几年育婴师攒一些钱,就供自己读研。

  王晗的上一份工作是在老家县城做高中教师,“工作半年感觉把我的思维慢慢僵化了”,一冲动就来了北京,却发现很难找到工作。通过新闻,她感觉到家政行业正在越来越欢迎年轻人。她加入一家年轻育婴师扎堆的机构,这在业内罕见,老板让员工在上户前拿她的孩子练手,练到达到标准为止。真正上手带娃,不是“哄哄孩子喂喂奶”这么简单,她在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时总是急得手足无措,6点半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点半。

  “最高记录是(一夜)醒了12次。”张绮也体会到这个行业的辛酸。今年5月是她最辛苦的一个月,孩子长牙、心情有时不好、经常夜醒,“挺熬人的”。她第二天想请假休息,但雇主抽不开身,没有同意。

  王晗认为,年轻的育婴师工作内容不再局限于照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还涵盖了一些家庭教师的任务。“父母工作太忙,需要一个更专业的育婴师来帮助孩子成长。”现在,她适应了工作,不仅做喂养,还记录孩子的睡眠时间、定制早教规划,给父母设计亲子游戏,根据季节、孩子的所见所闻设计小展览。“今天孩子不到6点就醒了,一般这个点就开启一天的工作啦。”

  王晗会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分享对这个行业的思考,比如关于未婚未育做育婴师会不会遭到“歧视”的话题,她分析年轻人更有边界感、有活力和创造力,生活压力较小,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对待孩子的温柔和耐心从不和年龄挂钩,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一个小生命沉甸甸的依赖”。她对记者解释,分享这些思考是希望给想进入这一行的年轻人答疑解惑,“不要因为迷茫就轻易选择进入这个行业,也不要因为放不下身段就错过这个机会”。她介绍,在北京,普通新手育婴师上户的月薪在7000元左右。

  郭米洁会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一个叫“00后育婴师碎碎念”的系列,她说自己并不知道有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感觉,但她知道自己有姐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妹妹。她坦言,希望年轻的妈妈在看到帖子后相信育婴师会付出真心,不要因为不想麻烦家里老人帮忙带孩子,又不放心育婴师,就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成为家庭主妇。

  她是护理专业出身,在月子中心服务的人家相中了她,请她上户帮带娃,原因是宝妈注意到即使孩子睡着了,郭米洁还是在旁边看着,很负责。她发现,年轻父母有自己的育儿理念,需要愿意学且学得快的育婴师打配合。宝妈给郭米洁买了很多育儿书籍,叮嘱她学习陪孩子玩的游戏,怎么应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情绪。

  王晗带的孩子9个月大,“最近一直‘jiajia’地叫,感觉要喊我姐姐了”。她其实管雇主就叫姐,辈分“各论各的”。之前她带一个两岁男孩,刚刚会表达自己的喜好,搂着她说喜欢姨,孩子妈妈都有些“吃醋”。她有时把孩子当成朋友,有时也当成自己的孩子。

  她半个月才有一天自己的休息,这个25岁觉得自己依然“叛逆”的女生,这一天既不当妈也不当姐,爸爸要来北京看她,她可以当一天“全职女儿”。听说公司有育婴师实现双休了,她想着,随着需求不断增多、更多年轻人入行,育婴师会向其他工作慢慢靠近。

  (应受访者要求,张绮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宇龙 记者 王聪聪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