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财经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减重市场规模攀升 药物研发竞争加剧

发稿时间:2025-07-16 10:17:00 作者:邓婕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减重”越来越为全民所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市场,规模逐年上升。为此,国内外多家药企纷纷加大布局,加快减重药物研发,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新减肥药上市加剧竞争

  6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信达生物申报的1类创新药玛仕度肽注射液上市,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7月3日,玛仕度肽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出全国首张处方。

  据了解,玛仕度肽是全球首个获批的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剂,拥有独特的双激动作用机制,即在激动GLP-1受体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的基础上,同时激活GCG受体,促进脂肪燃烧,降低内脏脂肪含量,从而使得玛仕度肽的减重效果更加显著。

  玛仕度肽减重适应症3期临床试验(GLORY-1)结果显示,第48周时,玛仕度肽6mg组体重较基线平均降幅达14.8%,腰围减少11cm,基线肝脏脂肪含量≥10%的受试者肝脏脂肪含量降幅达80.2%,同时血压、血脂、血尿酸等多项代谢指标显著改善。

  玛仕度肽GLORY-1研究牵头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纪立农表示:“在临床试验中,我们观察到,玛仕度肽特别适合体重增加、存在代谢紊乱及肝脏脂肪异常的患者。”

  信达生物临床开发副总裁钱镭表示,中国肥胖人群相对于西方人更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是脂肪肝,在超重人群中这一比例大约超60%,肥胖人群大约超80%。而GCG主要在肝脏上表达,因此能较好地解决患者的肝脏脂肪问题。得益于此作用机制,玛仕度肽很适合中国的减重患者。

  玛仕度肽的上市,意味着其将与诺和诺德公司的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和礼来公司的替尔泊肽注射液这两款明星产品直接展开竞争。目前,玛仕度肽有2mg/支、4mg/支、6mg/支三种规格(均为2支装),定价分别为630元/盒、1071元/盒、1460元/盒。从定价来看,其费用比Wegovy高一些,但低于替尔泊肽。

  业内人士认为,玛仕度肽的上市不仅为有减重需求的人群提供了新的选择,也将进一步加速行业内的研发竞争,推动更多药企加大在减重药物领域的投入,探索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案。

  减重市场规模持续攀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显示,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超过50%,若不加以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预计将达到70.5%。

  专家表示,肥胖不仅影响个人的外在形象,更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给个人健康和社会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体重管理的需求愈发迫切,国内减肥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包括减肥器械、减肥食品、减肥药、健身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在内,多个细分领域都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目前,低热量、低糖、低脂的“三低”食品以及代餐、轻食等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有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3年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从58.2亿元飙升至1750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3500亿元。线上电商平台的数据也显示,近年来减肥食品的销售额持续增长,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

  健身服务市场同样火热:一些线下健身房不断升级服务,引入智能设备、健康管理平台等,为会员提供更科学、个性化的健身方案;线上健身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健身的需求。以某知名线上健身平台为例,其用户数量在过去几年内增长了数倍,付费会员数量也逐年攀升。

  随着GLP-1类药物等的兴起,减肥药市场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作为其中的明星产品,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292.96亿美元,其中减重版的Wegovy销售额达到582.06亿丹麦克朗(约84亿美元),同比增长86%。在中国市场,Wegovy2024年11月正式商业化上市。2025年第一季度,Wegovy销售额为6.86亿丹麦克朗(约1亿美元)。

  市场研究机构Report Linker发布的《全球体重管理行业报告》提出,2021年至2027年间,中国体重管理市场预计年均增长10.6%,2027年将达到926亿美元。随着国家“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的推进,行业规模有望继续攀升。

  中外药企加快产品研发

  面对减重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外药企纷纷加快布局,期望在新的蓝海中抢占一席之地。

  凭借玛仕度肽的成功上市,信达生物在国内减重药市场中占据了先发优势。记者了解到,信达生物正持续推进玛仕度肽的商业化进程,扩大市场份额。海通国际预测,玛仕度肽2025年至2026年的销售额有望分别达到6亿元和18亿元,成为信达生物非肿瘤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作为GLP-1类药物的领军企业,诺和诺德已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其旗下的司美格鲁肽不仅在降糖领域表现出色,在减重市场也收获颇丰。为进一步拓展减重赛道,今年3月,诺和诺德以最高20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联邦制药在研UBT251(GLP-1/GIP/GCG三靶点激动剂)的海外权益。

  国内众多药企也纷纷投身减重药物的研发浪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20多家企业布局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其中齐鲁制药已于2024年9月申报上市,成为第三家提交申请的国内企业。此外,也有企业在探索新的靶点和作用机制,如杭州先为达生物的埃诺格鲁肽、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等;恒瑞医药更是布局GLP-1/GIP/GCG三靶点激动剂,试图在下一代减重药物市场占据先机。

  除了药企,一些涉足健康产业的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拓展与减重相关的业务。部分零售药店开始引入更多优质的代餐、膳食补充剂、食药同源类产品,打造科学减重产品组合;健身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加速门店扩张和服务升级,推出更多个性化的健身课程和服务套餐;一些企业通过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体重管理相关的大数据研究和人工智能应用,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健康管理方案。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不仅要在产品研发和创新上发力,还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以及用户服务。只有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减重市场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