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凭借“高息高返”策略抢占市场的汽车分期模式,正因银行的盈利困境与车市的竞争加剧,逐步退出舞台成为历史。图为6月初北京奥吉通林肯中心店内的金融政策宣传海报。">
“零利率”“厂家贴息”“贷款返现一万元”……这些曾在各大汽车品牌4S店显著位置张贴的车贷宣传语,近几个月以来正陆续被工作人员悄然撤下。
对此,为购车最近前往多家4S店的北京市民李峰深有感触:“4月看车的时候,4S店的销售顾问还极力向我推荐贷款,承诺贴息后利率只要2.99%,额外还能返3000元现金。前几天再去店里看车,销售顾问要么说贷款活动已停止,要么说利率涨到了4.5%以上,对于返现的问题更是提都没提。”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率先发布通知,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推进汽车贷款业务“高息高返”整改;6月以来,包括四川、河南、福建等在内的多地银行业协会相继发布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自律公约,剑指车市“高息高返”乱象。曾凭借“高息高返”策略抢占市场的汽车分期模式,正因银行的盈利困境与车市的竞争加剧,逐步退出舞台成为历史。
“贷款买车更便宜”将落幕
“现在贷款买车还有优惠,但活动应该也持续不了太久,可能七八月就停止了。”6月底,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奥吉通林肯中心,销售顾问胡华表示,目前林肯旗下航海家、冒险家等车型均有优惠,贷款购买比全款购车要再便宜2-4万元。
胡华透露,曾经与4S店合作进行“高息高返”的银行有很多家,如今只剩农业银行一家。在该模式下,“长贷短还”成为普遍操作——消费者即使具有全款购车能力也会选择贷款,并在享受优惠后进行提前还款。
随后记者又前往北京鹏龙星徽奔驰4S店,销售顾问徐燕也向记者推荐了“高息高返”的车贷模式。“无论是买奔驰GLB还是GLC,都可以进行贷款,还款1-2年后就可以提前还款,这样一番操作下来能额外省几万元。不过现在合作的银行仅剩下一两家,买车和贷款都要抓紧。”
“2023年和2024年的夏天,金融返点能占到我们店总利润的35%以上,单月最高拿过80万返佣。”北京某豪华品牌4S店金融经理张磊坦言,“高返”曾是经销商的生命线。然而如今,就像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的一样,这一风向已然转变。
作为在2018年车市下行期推广到全国各地的汽车金融模式,“高息高返”指银行与汽车经销商在汽车贷款业务中,将部分贷款利润以佣金形式返还给汽车经销商,而汽车经销商为了促进销售,会将部分返点以车价补贴等方式返还给购车人,以降低购车总价。
在此过程中,银行扩大了放贷金额,经销商提升了销量,消费者则获得了降价优惠。然而这个看起来“一举三得”的模式,却在最近几年引起了舆论的热议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024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的通知》,针对车市“高息高返”乱象打出组合拳,一方面提出“三禁”原则,禁止银行通过返点变相补贴经销商;禁止捆绑销售保险、装潢;禁止以“综合费率”模糊实际利率。另一方面则进行“双录”强化,要求贷款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确保消费者知情权。此外还通过“穿透管理”要求金融机构上报贴息资金最终流向,堵住“车企-经销商”的套利通道。
5月19日,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在成都举行了《四川银行业信用卡汽车分期付款业务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自律公约》签约仪式,四川辖内4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并自发签署。该公约于6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在川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遵守行业自律要求,不得以高额返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真正通过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开始‘高息高返’只是车企为去库存,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政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返点沦为一些经销商的‘生存筹码’,同时部分银行以高返抢占份额,返点飙升至5%-7%。”汽车产业评论员万青林对记者说,“如今,‘高息高返’汽车金融模式虽能短期抢占市场,实则暗藏多重风险。”
在万青林看来,“高息高返”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部分经销商诱导客户虚报资料等违规操作,扰乱了市场秩序。此外,由于“高息高返”本质是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即银行赌客户两年后继续承担高息,因此倘若提前还贷的用户增加,那么银行的利息收入就会减少,且前期高额返佣成本无法回收、利润受损,同时还面临客户信用风险增加的问题。
“随着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出台和各大银行金融政策的收紧,‘高息高返’的情况会越来越少,‘贷款买车比全款买车更便宜’‘贷款买车成为销售人员的主推方案’的时代或将落幕。”万青林说。
汽车金融能否回归服务端
近日,河南省内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河南省分行及河南农商行,均对外集体发布《关于规范汽车消费金融业务的声明》。
文件首次以公开声明形式划定车贷利率“天花板”:明确实际对客利率年化后不得高于当期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2倍(即年化利率不超过6%,5年信用卡分期费率不超过16%),河南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公示汽车金融利率定价上限的地区。
“‘高息高返’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经济环境,不利于银行与汽车经销商之间长期、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有国有银行从业者向记者透露,“该模式被叫停,说明银行业已经在积极调整思路和做法,以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势。”
该从业者预测,未来银行和汽车经销商之间将有可能碰撞出新的业务火花,不再简单依赖于返佣比例占据市场,而是通过提高审批效率、增值服务水平等手段促进业务合作。
事实上,针对这一趋势,已经有不少银行行动了起来。平安银行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的消费支持力度,通过升级汽车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满足客户的一站式汽车金融需求;兴业银行在2024年探索打造了“车-家-企”一体化经营链条,汽车分期交易量同比提升276.65%;光大银行围绕“供、产、销、消、用”全场景,打造了“全程通”平台,构建起覆盖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及终端消费者的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程通”累计融出资金超两万亿元,覆盖百余家车企、逾两万户经销商及客户。
“银行车贷政策收缩后,或为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机构创造市场拓展契机。非银机构可凭借审批灵活、产品多元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促进汽车金融产品多元化,推动行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创新,长期或将形成更细分的市场分工体系。”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说。
万青林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银行可通过深度绑定汽车消费场景、创新差异化产品、构建产业协同生态、依托科技提升服务效率,同时坚守合规底线,来实现自身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不过,“高息高返”这一曾在车市下行期扮演“救火队员”角色的政策被叫停,必然引发车市尤其是汽车经销商的阵痛。
在目前大的市场环境下,经销商的盈利点在不断减少、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剧,价格竞争逐步恶化,而汽车金融业务作为原先利润丰厚,甚至是卖车的主要来源后,暂停“高息高返”确实会给经销商带来很大的经营压力,进一步降低经销商的收入和利润率。
同时,汽车销售人员通常会从车贷产品中获得提成或佣金,停止“高息高返”将减少这部分收入来源。同时销售人员将面临更大的业绩压力,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说服消费者购车,且可能更依赖其他附加产品的销售。
“尽管暂停‘高息高返’可能在短期内减少客户数量,但随着消费市场的理性化发展,更多客户会倾向于理性购车,关注车本身的价值,关注汽车经销商的核心专业服务能力。因此,经销商若能保持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将更具长期吸引力,有助于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万青林总结说。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而非制造泡沫。”正如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所言,只有让资本浪潮退去,中国汽车产业方能驶向更稳健的深海。然而转型阵痛未消,价格战硝烟又起,如何在“去金融泡沫”与“保市场活力”间取得平衡,考验着监管与行业的共同智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胡华、徐燕、张磊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文并摄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0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