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财经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多人收禁业“红牌” 保险业敲响合规警钟

发稿时间:2025-07-10 09:15:0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今年上半年,“个人+机构双罚”几乎成为保险业违规处罚的“标配”。《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上半年金融监管机关对保险业进行的500余次处罚发现,责任人受罚涉及警告、罚款、撤销任职资格及不同程度的禁业处罚,其中至少20人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多家险企甚至出现高管集体被“红牌罚下”。

  业内人士认为,“双罚”下对违规个人的严肃处罚,不仅彰显了监管问责的深度,也对保险机构完善风控、强化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余名高管集体“红牌罚下”

  集体“红牌罚下”的案例出现在“明天系”保险公司违规案中。“明天系”旗下三家保险和资管公司12名时任高管,因存在公司治理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违规通过信托、存款、理财、股权基金投资向关联方输送利益,向监管部门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等违法违规行为,集体遭终身禁业,力度和规模之大为近年来罕见。

  潘悦 制图

  具体来看,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除对天安财险吊销业务许可证、对相关责任人员警告并罚款共计253万元、撤销任职资格外,还对郭予丰、高焕利、奚星华、王浩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对赵兴桐、张祥祯、马淑伟、洪伟禁止进入保险业10年;对李先旺、王霞禁止进入保险业5年。

  天安人寿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除对天安人寿吊销业务许可证、对相关责任人员警告并罚款共计99万元外,还对王伟、吉喆、张璐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对陈玉龙禁止进入保险业10年;对崔勇禁止进入保险业5年;对唐宁、赵晓强、刘勇、陈颀禁止进入保险业3年。

  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方面,对丁德胜、赵瑜纲、崔勇、梁志勇、蒋健等责任人员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对张洪涛禁止进入保险业15年;对陈慧禁止进入保险业5年;对于凌雁、张洪新、郭滨、谢民等责任人员禁止进入保险业1年。

  此次遭到“红牌罚下”的多为“天安系”险企公司高管。天安财险方面,郭予丰曾任天安财险董事长,高焕利曾任总裁,赵兴桐曾任监事长,张祥祯曾任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马淑伟曾任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天安人寿方面,王伟曾任天安人寿董事会秘书,吉喆曾任董事,陈玉龙曾任总经理,唐宁曾任副总经理。华夏久盈资产方面,丁德胜曾任董事长,赵瑜纲曾任总经理,崔勇曾任副总经理,蒋健曾任董事会秘书。

  虚假信息、内控缺失成为高发问题

  除上述提及的总公司高管集体受罚外,今年上半年也有多家险企分支机构负责人、业务人员因违规被不同程度禁业。综合来看,虚假信息、内控缺失成为高发问题。

  例如,原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潼支公司销售人员王勋,因利用保险公司从业人员身份从事违法活动,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时任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清远中心支公司连山营销服务部经理刘馨骏,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被禁止进入保险业4年;原保险代理人尹丽,利用职务便利实施诈骗,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时任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州中心支公司续收岗位服务专员钟皞,因欺骗投保人,被禁止进入保险业4年;时任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温宿支公司员工张龙,因挪用保险费,被禁止进入保险业3年;时任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理赔客服部/消保部非车审核岗员工王涛,因利用职务审核权限虚假理赔,被禁止进入保险业7年。

  除了禁业处罚,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保险业收到的500余张监管“罚单”中,保险机构违规案件往往伴随着对多名直接责任人的连带处罚,其中包括警告、罚款、撤销任职资格乃至不同程度禁业等。从违规事由来看,高频原因主要有提供虚假信息,如“数据不真实”“提供虚假报告”等;内部管理不到位,如“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财务管理不善”等;利益输送等。此外还有违规套取费用、保险条款及费率违规等。

  “这反映出监管机关在‘双罚制’下同时问责单位和责任人的执法倾向。”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机关通过同时处罚机构和责任人,进一步扩大了警示效应。

  业务人员遭禁业暴露公司合规风险

  除了公司高管,年内也出现了普通业务员因违规行为遭到终身禁业处罚的案例。业内人士指出,典型案例背后往往伴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合规或治理问题。

  今年1月,重庆监管局万州监管分局披露,安诚财险重庆分公司巫山支公司因对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标的承保并理赔,被罚款35万元。同时,对时任农险业务员叶茂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对时任经理刘伟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

  这成为年内首位由监管机关披露的因农险违规被处终身禁业的违规责任人,安诚财险在农业保险方面的业务“粗糙”程度随之暴露。记者梳理发现,不只是在重庆,安诚财险在四川布局的农业保险工作成绩也不甚理想。四川金融监管局今年4月发布的2024年度四川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经营综合考评工作显示,在13家财险公司中,安诚财险排名“垫底”,成为唯一一家考评成绩为“D级”的保险公司。

  长期从事农业保险研究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为了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多地金融监管机关对农业保险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现场检查,从重处罚了一些经营机构。庹国柱指出,在农险领域,虚假承保、虚假理赔、虚假费用问题较多,“特别是在一些灾害严重地区,理赔工作粗糙。”

  另一起阳光保险前员工遭终身禁业的案例,则牵涉到一桩涉案金额超7000万元的骗贷案件。业内人士表示,“合规管理流于形式”为行业敲响警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许昌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时任阳光信保事业部许昌第一营业部经理的何庭含,因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被处以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的处罚。

  这背后是一起涉案金额高达7623万元的骗贷案件。自2017年起,阳光财险河南分公司信保事业部许昌营业部原经理何庭含为完成总部下达的业绩指标,以“贷款由公司偿还”承诺和20%返利为诱饵,诱骗客户办理贷款,并通过伪造保险公司公章、虚构客户收入等手段行骗。据警方查证,至2023年2月案发,何庭含通过297人,在多家保险、金融机构办理了359笔大额贷款,共计7623万余元,以划扣的利息、保险费等费用折抵本金,尚有1543万元未偿还。2025年4月,许昌市中院对该案作出二审裁定,维持原判。何庭含因贷款诈骗罪、洗钱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22万元,责令退赔各被害单位损失3236万元。

  “这类案件暴露出部分险企关键风控环节形同虚设。”有业内人士表示,何庭含长期伪造保险公司公章,而公司内控系统却未能识别。案件前后跨度达6年,期间审计与合规检查失效。同时,何庭含还以“冲业绩”为名拉拢其他机构员工参与造假,暴露出险企对员工行为管理的缺位。该业内人士认为,从业者遭终身禁业的案例,警示所有机构必须从制度设计、流程管控到文化建设全方位强化合规意识。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