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在华的外资企业贡献了近7%的就业,七分之一的税收、约三分之一的进出口、二分之一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纽带。”今天,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指出,吸引外资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力量。
为做好2025年稳外资工作,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日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从4方面提出20条措施。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在现场表示,下一步,各部门还会推动出台配套的若干政策文件,形成“1+N”的稳外资政策“组合拳”。
凌激介绍,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的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他提到,我国通过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各地经济发展、税收增加,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丰富了商品和服务供给。“可以说,外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贡献者,也是获益者。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吸引外资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吸引外资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凌激指出,截至目前,外商在华投资已覆盖了20个行业门类、115个行业大类;在制造业领域,有31个大类和548个小类都有外商投资。我国作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外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外资企业通过其供应链带动了资本、技术、原材料、产品、服务等跨境流动,使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助于我们打造更加开放、富有韧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吸引外资有助于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凌激谈到,外资企业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每年62.9万人增加到83.8万人,增长了33.2%,研发投入从2015.1亿元增加到3757.6亿元,增长了86.4%,有效发明专利数从7.5万件增加到32.7万件,增长了336%。今后,我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创新,通过积极吸引外资,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发展我国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