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坤
日前,山西某农商行储户纪女士发现一年期存款利率1.75%竟比两年期1.45%高出30个基点。存两年不如存一年?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近期有多家区域性银行调整定期存款利率,部分银行出现一年期与两年期存款利率持平或“倒挂”。
与以往三年期、五年期的中长期存款利率“倒挂”不同,此番利率“倒挂”出现在中短期限存款品种上。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种现象,是银行为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而采取的主动行为,能否控制好负债成本、优化好负债结构已成为银行的一道必答题。
存两年不如存一年
“存两年不如存一年。在利率下调趋势下,本该是存款时间越长利率越高,但却发现存款时间越长,利率反而越低。”纪女士准备把春节红包存一笔定期存单,却发现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出现了“倒挂”现象。
记者获悉,近期广东南澳农商银行、怀仁农商银行、朔州农商银行等多家区域性银行的一年期、两年期存款利率都出现持平或“倒挂”,利率“倒挂”已从中长期限存款蔓延至中短期限存款。
比如,朔州农商银行日前发布了一则关于调整人民币存款执行利率的通知,上调一年期和三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35个基点至1.75%,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15%。调整后,该行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整存整取”产品执行利率分别为1.75%、1.45%、2.15%和1.90%。
中短期存款利率因何“倒挂”?
为何中短期存款也会出现利率“倒挂”这一现象?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行业普遍现象,而是特定银行基于自身负债结构采取的短期策略。
在银行原有的利率结构中,存款期限越长,对应的利率也越高。银行要给出一定的利率溢价,提前锁定长期限存款,保证存款规模的增长。但这也意味着,中长期定期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资金成本也相对较高。
“利率‘倒挂’主要是为了应对降息周期和息差缩窄的双重压力。”华东一家农商行人士告诉记者,未来贷款利率还有可能下调,在负债端资金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中小银行降低资金成本的需求迫切,因此主动调整负债端成本。
上述农商行人士对记者分析,存款是银行负债的关键部分,银行通过利率“倒挂”的策略,推动储户首先把中长期定期存款转成短期定期存款,“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还增加了未来调整负债结构的灵活性”。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也认为,银行预判存款利率将继续下行,所以主动减少吸纳当前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存款。这是银行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自主决策。近年来,银行对各类存款产品的定价变得更加市场化,更多是从自身负债能力和负债结构出发进行定价考量。
银行发力优化负债结构
2024年银行净息差普遍呈现同比下降态势,银行预计2025年净息差仍存在下行压力。除了部分银行利率“倒挂”外,今年多家银行都将控制负债成本、优化负债结构作为经营发力重点。
日前,青农商行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将以“次高成本存款代替高成本存款”为目标,推出拳头产品,配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指引,通过优化存款定价策略,引导中长期定期存款向一年期存款转移,逐步压降中长期存款占比,持续优化存款期限结构。
除了优化负债结构外,也有银行采取加强存款定价的策略。上海银行就表示,将加强存款定价和期限管理,积极拓展低成本存款,推动长期限存款向中短期存款转化,同时持续增强对市场利率的前瞻性研判,合理安排主动负债吸纳产品、节奏和期限安排。预计2025年整体负债端成本改善幅度将有所扩大。
苏州银行表示,今年将继续密切跟踪存款市场:一是通过定价授权、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稳步调优存款结构,兼顾规模增长与成本改善;二是持续发力代发工资、快捷支付、社保卡金融等业务,完善结算体系建设,提升结算类资金留存占比;三是聚焦绿色存款场景建设,建立存款质量定量监测及定性分析体系,持续优化全行存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