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婉)记者从水利部获悉,8月27日,断流已久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老哈河迎来新生,红山水库以下152公里全线有水,与西拉木伦河在西辽河干流苏家堡枢纽工程上游相拥,汇入西辽河干流。
9月3日19时36分,西辽河干流水头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城区现有的水面相衔接,实现总办窝堡枢纽以下71公里河道过流,标志着西辽河汛期水流贯通调度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这是西辽河水在断流26年后再次进入通辽市城区,与城区段景观水系相“拥”,涓涓流水给沿岸城市带来新的生机与灵气,吸引沿河群众纷纷驻足观看……
2018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西辽河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并称为中华文明三大源头。西辽河沿岸孕育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作为以西辽河流域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中原农耕文化、北方草原文化、东北渔猎文化在此汇聚,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河水蜿蜒滋沃土。西辽河流域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是衔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2023年内蒙古粮食种植面积和单产实现“双增”,粮食总产量稳居全国第六位,2024年内蒙古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二十一连丰”,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近几十年来,受降雨减少和流域经济社会、农业生产扩张无序发展等因素影响,西辽河出现了干流常年断流、湖泊湿地萎缩等严重生态问题,成为我国七大江河中唯一处于断流状态的大江大河,西辽河生态复苏工作迫在眉睫。
复苏西辽河生态环境,是关乎流域人民福祉和高质量发展的“国之大者”,是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在松辽流域的生动写照,是积极构建河流伦理、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重大实践。
水利部方面高度重视西辽河生态复苏和生态过流,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曾亲自谋划安排西辽河生态调度工作,多次主持会商研究部署西辽河调度重点任务和重要事项。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水利部门,高质高效实施西辽河生态补水工作,自2020年起西辽河干流有水河段逐年延长,特别是今年春季,通过科学精准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干流水头行进至1999年以来最远距离,生态调度取得新进展。
李国英在近期会商西辽河水流贯通调度工作时多次强调,要抓住汛期西辽河强降雨过程来水的机会,充分发挥辽河防总、河湖长制、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作用,利用汛期雨洪资源,在确保堤防安全前提下,科学精细调度西辽河干支流水库,统筹做好河道整治、径流塑造、生态泄流等工作,努力延长西辽河有水河长。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把推动西辽河保护治理、复苏河流生态健作为当前流域治理管理的首要政治任务,妥善处理好水流贯通与灌溉用水、防洪保安和河道外生态用水的关系,与水利部相关司局和流域各级水利部门一道,落实《力争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工作方案》,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工作举措落实有力、成效显著。
今年入汛以来,西辽河流域迎来4场强降水过程。松辽委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测预报,滚动分析研判,抢抓汛期调度有利时机,统筹防汛调度和生态调度,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好区间雨洪资源,力争达到最好的调度效果。
在水利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松辽委编制完成《2024年西辽河流域水文监测分析方案》,制定《2024年汛期西辽河水资源调度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结合西辽河全线过流工作,推动设立松辽委水文局辽河水文水资源中心,组建汛期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调度工作专班及应急监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