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天津海关11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2023年1-10月份,天津口岸监管进出口食品总值1654.98亿元。其中,进口食品1399.74亿元,出口食品255.24亿元,同比增长21.91%。
据了解,天津海关严格落实总署境外输华食品评估和审查制度、生产加工企业注册制度、检疫审批制度和进出口商备案制度等要求,把好食品“准入关”;扎实开展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加大对食品全流程的监督检查;推进“智慧食安”建设,提升对重点管控商品的事前主动监管能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天津海关持续做好境内外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跟踪研判,建立专项工作组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监测;开展“健安2023”专项行动,严查成分违法添加、虚假标示等两大类风险;开展安全大排查,通过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查促改,强化监管实效。开展“进口食品企业安全责任年”活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通过企业座谈、专题培训、观摩学习、责任倡议等方式,推动进口食品各类生产经营者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实现进口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共享、内外处置同步、安全责任共担。
截至目前,天津海关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177批次,重量1876.6吨。主要涉及水产品、肉类、啤酒饮料、糕点饼干、干坚果类等,相关不合格产品已经全部依法进行了退运或者销毁处理。
为了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天津海关设置“5+2”预约查验模式、开通“进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对涉及民生重点进口食品扩大“保税+”政策优势、推广“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便利化措施,多维度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推重点产业发展,助力天津冷链产业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扶持东疆综合保税区冷链物流基地获批国家重点冷链物流基地,不断提升保税展示交易等新业态发展。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等国家或地区的不同特点,加大对外磋商和出口企业推荐力度,助推辖区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扩大出口。
今年以来,津产食品已实现多个首次出口,包括:甜菊糖片首次出口欧洲,首批植物蛋白酸奶出口香港地区参加亚洲素食展,首批爆米花顺利出口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