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记者 宁迪)今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新办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在贸易、投资、金融、航运、人才等方面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13年以来,我国分6批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21个自贸试验区。盛秋平从四方面介绍了商务部会同有关地区和部门开展的工作,包括不断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系统推进制度创新、协同推动任务落实和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
在系统推进制度创新方面,先后出台28份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及一批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文件,累计部署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框架体系。
在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方面,截至目前,国家层面总结提炼了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共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
“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贸易,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到18.4%和18.6%。”盛秋平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与有关地方和部门继续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