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贝因美变更经营范围遭问询 四年累亏16亿亟待破局

发稿时间:2019-09-19 09: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青年网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陈妮希

  头顶“国产奶粉第一股”光环、包揽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的“0001”-“0009”号取得奶粉市场先机,贝因美(002570.SZ)却未能大放光彩,反而业绩持续低迷,亏损难止。

  在和第二大股东恒天然分道扬镳之后,贝因美迟迟未见接盘侠。就在近日,“低调”了许久的贝因美突然发布关于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名称及地址的公告,引发业界猜想。有消息指出,恒天然退出是为贝因美卖给国企做铺路,浙江国资委或将入主。

  对此,9月18日,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针对贝因美变更经营范围及公司全称,遭遇董事反对一事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此次变更是否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匹配,以及业务变更符合公司实际及未来战略的具体依据。

  昨日,长江商报记者向贝因美方面发去采访函求证上述消息,截至发稿,暂未收到相关回复。

  四年累亏16.23亿

  贝因美初创于1992年,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据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14年在国内母婴店和商超渠道,贝因美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三,是前三甲中唯一一家本土奶粉品牌。

  名气和市场虽都有,但是盈利却不成正比。2015年-2018年,在去年之前,贝因美净利润四年累亏16.23亿元连续三年亏损。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再次亏损超1.2亿元,同比下降1527.62%。

  对于贝因美而言,如何寻找盈利增长点已经迫在眉睫。因为二股东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已经决定对其“放手”,少了乳企资本支撑,贝因美的前景更是扑朔迷离。

  长江商报记者通过企查查查阅贝因美股东信息看到,如今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9.13%;恒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还在第二股东行列,持股比例18.82%。

  谁会成为贝因美的接盘侠?浙江国资委在坊间呼声最高,然而截至目前,贝因美都未曾“松口”,对于股权一事甚是“保密”。只是,先释放了“更名”的信号,吊足了观众胃口。

  9月12日,贝因美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拟对公司用了近二十余年的名称进行调整。公司名称将由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不发生变化。

  和名字一起变更的,还有经验范围信息,为满足经营发展需要,贝因美将增加经营范围“技术推广服务,自有房屋租赁,健康管理(不含诊疗),日用品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

  变更经营范围被质疑不务正业

  事实上,贝因美多年前曾也曾频繁跨界,只是专业的事情还得专业的人来干,跨界成效还未突出,销售费用却激增,多重矛盾下,贝因美于2012年正式告终跨界发展之路,转型专注婴童食品。只是,股价仍是一路下滑,业绩也“大变脸”。

  直到三年后,贝因美迎来新血液。彼时在2015年,恒天然以每股18元的价格,耗资34.64亿元要约收购贝因美1.92亿股,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那时候,奶粉市场竞争还没有如今白热化,整体高端奶粉市场还未如今这般负增长,有了恒天然加持的贝因美,曾被业界寄予厚望。

  高额的溢价并未带来理想的效益,甚至散场都有些落寞。恒天然持股四年,贝因美净利润亏损16.32亿元,为此大股东和二股东不和消息沸沸扬扬。截至发稿前一天,贝因美股价收于5.59元每股,相对于收购时的三分之一。

  贝因美似乎也不甘心现状,时隔7年再度扩大经营范围,并在名称上“去食品化”,一方面或许是为新股东进入描绘战略蓝图,另一方面贝因美也确实需要不停输入“资金”援助。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贝因美战略的重新制定,以及多元化战略布局的实施,贝因美对于资金链需求越来越大,恒天然退出之后,若浙江省国资委入主,让贝因美资金链可以得到释放,成为贝因美未来打造的人体大健康大战略很大的支撑。”

  9月18日上午,针对公司拟变更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一事,深交所向贝因美下发了关注函。

  根据公告内容,上述议案遭到了贝因美董事蒲瑞安(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的反对,何晓华董事也投出了弃权票。投弃权票与反对票的理由包括:相关事项未经战略委员会审议批准、 无法判断相关战略和业务调整的战略合理性、公司应集中精力专注于解决当前主营业务面临的问题。

  对此,深交所要求贝因美对上述董事提出的理由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并提供公司名称变更符合公司业务实际情况和未来战略方向的具体依据。

  从目前市场反响来看,贝因美此举有被业内质疑不务正业,也有分析认为是转型升级的又一次尝试,挑战和机遇并存。

责任编辑:苗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