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早“走出去”的家电企业——海尔智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军人物,坐到了中国家电“龙头老大”的位置。
据企查查资料,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法人代表梁海山 ,注册资本636841.67万元,三大股东分别是,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占股19.76%,持股1258685000股,海尔集团占股16.84%,持股1072611000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占股10.19%,持股648968200股。
员工午休被开除
日前,网传“海尔4名员工午休被开除”引发关注。9月6日下午,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平台发布说明称,该公司11时30分至13时是员工自主安排就餐时间,四名违规员工并非在休息时间午睡,而是工作时间在公共接待场合睡觉。海尔表示,上述行为违反海尔员工行为规范,属一级违规,按规定应解除劳动合同。一员工称中午只有30分钟吃饭时间,有巡查人员检查不准午休。
海尔员工行为规范曾多次更新,2011年6月,海尔集团发布的《海尔集团员工行为规范(试行版)》对员工违规行为及后果则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将违规分成三级,违规事项达到105条之多。
该版行为规范中称,若员工出现一级违规行为,海尔集团将毫无补偿地与其解除合同,并对其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保留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的权力;若出现二级违规,员工需要对问题还原清楚并被降薪或降职,并且将至少一年内不能升迁,如果重复出现视为一级违规;若出现三级违规,员工需要对问题还原清楚并被警告或通报批评,如果重复出现视为二级违规。
上述行为规范规定了海尔公司“抵制”的105种行为,其中,属于一级违规的行为包括代打卡或要求他人代打卡、虚报考勤,将自己的工卡/门卡借给任何其他人员,包括公司内员工和非公司内员工;属于二级违规的行为包括在工作时间打扑克、下棋、干私活,在工作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下载与工作无关的网络内容、聊天、玩游戏等;三级违规则包括上班时间私自外出就餐,粗心大意不关电脑等办公电器,不锁抽屉、文件柜即下班离去,在墙壁、办公桌上乱涂乱画,随意踩踏桌子、椅子、不爱护办公设施,仪容仪表不符合要求,在用户中造成不良影响等。
海尔曾经的辉煌
2016年据资料报道,海尔泰国分公司两年内营业收入达7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3.3亿元)。今年得益于空调与冰箱销售业务发展,其营业额有望超过26亿泰铢(约合人民币4.9亿元)。凭借如此辉煌业绩,海尔在泰国市场采取多重措施,力争在家电市场占据第三的宝座。
此前,三星以及LG主导泰国家电市场,共占20%多的市场份额,而海尔则瞄准第三位的宝座。
为提高品牌知名度并刺激当地需求,海尔计划推出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新型洗衣机、空调,冰箱等。同时,海尔也在其泰国工厂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以更好了解消费者需求。此外,今年海尔更是投入了5000万泰铢(约合人民币949.8万元),用于更新其生产设备,从而大大提高生产力。
2018年海尔各个品类份额持续提升。在国内市场,中怡康统计显示,2018年海尔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烟机、灶具线下市场零售份额分别提升3.52、3.68、0.43、1.16、0.99、0.66pct,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继续保持行业第一,零售额份额分别是第二名品牌的3.08倍、1.9倍。
市场份额稳固,主要源于海尔背后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公司依托全球资源布局下的自主研发体系,研发原创技术。截至目前,公司发明专利总量占比超60%,发明质量领先;中国专利金奖累计7项,行业占比超60%;国家科技进步奖累计15项,占行业半数以上;国际家电领域标准修订提案累计97项,并在2018年主导了3项IEC、6项IEEE的全新标准。
落寞的巨头
2018年上半年,海尔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14%和18%;美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14.6%、19.66%;格力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31%和35%:与美的相比略逊一筹、与格力相比明显潜力不敷。
截至2019年8月8号,美的集团市值为3594.35亿元,格力市值为3068.02亿元,海尔市值仅为964.82亿元,不及前两大公司的三分之一。可见,十余年前曾位居国内家电龙头的“海尔兄弟”、曾经的“高速列车”在“降速行驶”,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更是渐行渐远,已在白电行业的跑道上开始掉队。
根据海尔智家发布的2019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实现收入989.8 亿元,同比增长9.38%;实现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 7.58%。
虽然都在增长,但这样的成绩,离美的和格力还有很大的差距。
2019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归母净利润达137亿元,美的为151亿元,而海尔则只为51亿元。增长速度上,海尔也没有优势。
总体而言,海尔一方面忙于“概念创新”,但迟迟得不到实质性的进展,而以美国为主的海外市场又不争气,以至于海尔渐渐失去领先优势。当然,在这场生死追逐战中,无论谁都不会停下脚步等待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