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时代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育人的重要资源。在全媒体时代,高校传播红色文化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要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和载体,扩大红色文化传播途径,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效果。
一、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特征
(一)融合性
全媒体的概念并非仅仅是列举多种媒体,而是在传播过程中相互结合、互动互补。全媒体综合了具有不同传播影响力、特点及传播力度的各种媒介,充分发挥不同媒体在传播途径上的优势,促使音视频同步、图文音并茂等多方面互动传播。同时,全媒体的融合还包括了手机、网站、广播、电视、文字、图片等多种媒介。当前,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日益具有时代感和年轻化,传输途径延伸至长距离、多环节,通过多方信号传递高校红色文化,同时与多种传媒、媒体以及移动数字技术充分融合,凸显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融合特征。因此,在全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不仅实现了全面信息覆盖和多种传播载体,还拓展了传播覆盖面,并形成了多维度的局面。
(二)系统性
系统性是全媒体技术的核心特征,强调整合各类通信信息管理,实现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全面收集和覆盖。全媒体技术在高校红色文化内容的信息采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执行能力和呈现效果。传播过程中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了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信息的系统性。
(三)多样性
全媒体是指除了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以及新兴媒体如微信、QQ等,还包括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各种形式的信息媒体。全媒体传播多样化满足了学校红色文化传播的信息交互需求,包括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等。学生在获取红色媒体信息时,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和学业专业,选择不同的方式、内容、形式和时间来获取。因此,新旧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红色文化传统的一种新的潮流。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
(一)构建红色文化新媒体平台,把握舆论话语权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与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和壮大正确的主流思想舆论,确保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正确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如今,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为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并能自觉地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教师应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利用好学校的数字化平台,通过多种媒体平台构建网站、微博、公众号等网络载体。根据不同需求,在平台上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如红色文化专栏等,其中可以呈现红色小故事、红色影视作品、短视频、案例故事及图片资料。通过红色宣传栏的建设及传播,发挥主流思想的引领作用,增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加大对平台及网络的监管和舆论的引导,牢牢掌握舆论的话语权。
(二)构建参与化红色文化传播机制
红色文化传播需要适应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在构建新媒体矩阵和红色文化传播队伍的过程中,致力于加强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首先,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中国文化的主流,从中汲取力量源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共同理想,筑牢理想信念。其次,创建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团队,为学生传播团队开展培训、指导,提高他们的传播能力。建立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社区,组建各类红色文化传播社团,为社团提供活动场所、红色文化资源、指导教师及相关支持,有效推动社团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活动。第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红色文化传播的大学生,给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举办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主题大赛等相关活动,评选出优秀传播作品进行宣传和奖励,扩大宣传效果,提高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传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红色文化传播强有力的队伍,让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三)建设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系统
首先,建立资源收集管理系统。应用收集系统收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实物文物、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这些资源应该具有不同的类型、跨越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形成一个系统化、综合性的资源仓储。收集到的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例如高精度扫描、图像处理、三维重建、语音识别等技术,可实现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方便后续的应用。通过对资源智能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资源的自动分类组织和智能标签提取等功能,对数字资源进行标引描述,从而达到资源的标准化智能化管理。第二,建立交互终端和资源发布系统。采用网页、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种终端来发布资源,以达到在多个平台上为师生提供资源供给的目的。将红色文化资源库向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部门开放接口,对接学校各网络平台,支持师生进行创新开发应用,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第三,创建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虚拟仿真中心等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虚拟仿真、沉浸体验等新媒介技术的交互作用,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借助全媒体技术和平台,将全景红色基地和红色遗址、虚拟红色经典基地、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与新媒体平台及客户端交互对接,将红色文化教育的时空和维度拓展,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
结语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兴起,高校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需求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新兴媒体技术丰富了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内容和方式,扩展了红色文化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要善于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深入研究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合到思政教育中,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斗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兰晓黎,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副教授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