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财经 >> 消费 >>  正文

20年前的始祖级网红,为什么做家长也比你成功?

发稿时间:2018-09-28 17:19:37 来源:消费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20多年前,她红遍两岸三地乃至日本,与邓丽君、山口百惠齐名,是当之无愧的偶像级人物。但就在她最当红的时候,却毅然离开香港前往多伦多大学攻读“儿童心理学”,后来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学位。此事引发了当时极大的热议,自然也成就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她,就是陈美龄。

  陈美龄参加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典礼

  陈美龄的三个儿子都考入了斯坦福大学

  如今的陈美龄已有63岁,前不久,她在上海书展举办了签售会,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所不同的是,她舍弃了“明星”的身份,更愿意以一位“教育妈妈”的角色出现。因为她的三个儿子都考入了斯坦福大学,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件更值得骄傲的事情。

  看到“别人的家长”和他们优秀的孩子,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家长”常常沉溺于“报培训班”的热情中,或是陷于教育的极度焦虑里不可自拔,又是为何?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

  家长正确的教育观,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很多家长最怕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超前学习、多方面培养、分数的衡量等等,都是他们眼中的起跑线。一个都不能输!殊不知,家长正确的教育观,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这样的观点不难理解:

   理由一:不慌不忙,才最不容易出错

  如今的家长总是显得很慌张,盲目地报培训班就是很好的证明。一位家长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女儿和儿子报一对一英语班花了3000元,数学班2000元、游泳班2000元,夏令营6000元。“这还是两个人一起报班才有的优惠,但是给女儿单独报的舞蹈班,还有儿子的物理班,没有优惠花的更多。”当记者问起是否有作用的时候,家长的回答让人瞠目结舌。“班上的每个同学都上,即使我不让他们上,他们自己也不好意思不去。谁家不是成千上万的往里砸,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啊。”这样的理由听起来是毫无破绽,但用“随波逐流”来形容也是丝毫没有问题。假如女儿喜欢的是绘画,用上舞蹈班、英语班、数学班的时间专心培养女儿绘画的天赋,效果又当如何呢?

  理由二:家长是孩子的主心骨

  我们常常会提出希望,希望孩子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但这其实仅仅是希望。毕竟孩子年龄尚小,涉世不深,他们很难有成熟的思维。这时候,家长是孩子的主心骨。如果主心骨让人觉得靠不住,或者根本无法依靠,会怎样?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还有很多“虎妈虎爸“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极其苛刻,也极其严厉,不允许孩子犯错。如果孩子得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恐怕是要天翻地覆。但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他们更希望获得认可,希望获得父母的关心与陪伴。所以,一味对孩子提出要求,也并非明智之举。

  理由三:学校教育需要家长正确的配合

  家长与老师,更像是队友之间的关系,因为目的一致,且需要两者的密切配合。但不少家长往往充当的是单打独斗的角色,认为老师教得不够多,不够好,所以要用自己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英语里有一句谚语,“ if you don't believe the messenger, you won't believe the message。”意思就是如果你不相信一个信使,就不会相信他带来的消息。这套用在教育的问题上同样适用。如果不信任一位老师,那么你的孩子也不会信任他。这样的结果是很可怕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态度和与人沟通的种种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最理想的家长是什么样子的?

  既然开篇我们提到了陈美龄,不妨再来说一说她的教育观。她曾提出过父母不要做的十件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就离理想家长不远了:

   01不要和别人家孩子比较

  02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03不要制定每天的时刻表

  04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

  05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06不要反对高中的恋爱

  07不要打孩子

  08不要对孩子撒谎

  09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孩子

  10孩子发问时,永远不要让他“等一等”

  这十件事虽小但并不容易做到。不妨把它们当做是“家长使用说明书”,但除此之外,希望家长能够学会反思。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位母亲身上。她将自己的经历写了下来:

  大儿子要去非洲一个治安、医疗条件极差的国家做4个月的义工。

  我问大儿子:“你能不能不去?”

责任编辑:安东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