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企为何转入电动化战略“回调期”
发稿时间:2025-07-17 10:1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面对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奔驰、宝马和奥迪为代表的豪华品牌一度争相设定激进的全面电动化时间表,以此抢占发展的先机。如今奔驰、宝马、奥迪等车企却不约而同地按下了全面电动化的“刹车键”。视觉中国供图
近期,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密集调整其电动化战略部署。
奥迪撤回原定2033年施行的“全面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计划,不再设定明确的内燃机汽车终止时间表。奥迪全球CEO高德诺表示,公司未来长期的战略将聚焦电动车型,但在2024年至2026年间仍将推出全新的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这一决策并非个例。奔驰也宣布调整电动化目标,不再坚持“在条件允许的市场中全面转向纯电车型销售”,转而采取“燃油车与电动车长期共存”的策略。其“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目标已调整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含混合动力)占比最高达50%”,未来10年将继续更新内燃机汽车的产品阵容。
“德系三强”中的宝马也释放了灵活信号——公司宣布重启增程式混动技术,并下调了宝马品牌和MINI品牌纯电车型的销量预期,其降幅或超20%。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2024年曾公开表示,宝马将继续执行技术开放战略,根据全球各地的差异化需求,灵活推进电动化战略。
面对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奔驰、宝马和奥迪为代表的豪华品牌一度争相设定激进的全面电动化时间表,以此抢占发展的先机。
如今奔驰、宝马、奥迪等车企却不约而同地按下了全面电动化的“刹车键”,这背后折射出哪些市场思考和战略调整?
在转型阵痛中务实求进
尽管奥迪公司在《关于电动化战略的回应性声明》中,重申了对电动化出行的坚定信念及实现全电动化产品阵容的长期目标,但同时明确指出,全球市场发展的显著区域性差异,是奥迪调整既定时间表的核心考量,具体表现为北美地区电动化转型节奏明显放缓,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涵盖混合动力、增程式及纯电动车型)已率先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奥迪所揭示的市场分化态势,亦是当前全球豪华汽车阵营面临的共性挑战。这一点在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的2024年财报数据中体现得尤为清晰。
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奔驰、宝马、奥迪3家车企在全球市场均面临销量与利润的双重承压。奥迪全球销量同比下滑超10%,纯电车型销量下降8%;奔驰整体销量微降3%,但纯电车型销量受挫显著,同比下滑23%;宝马总销量下降4%,其纯电车型销量虽逆势增长13.5%,至42.7万辆,成为业绩亮点,但宝马仍审慎地下调了未来的预期。
与此同时,在盈利方面,2024年奥迪营业利润同比下滑近40%,营业利润率降至6%;奔驰息税前利润缩水超30%,净利润下滑近30%;宝马息税前利润跌幅达39.2%,利润率由11%回落至7.7%。
面对全球不同区域市场纯电动车增速未达预期、盈利能力承压等现实挑战,传统豪华车企纷纷调整此前设定的激进电动化时间表。对此,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理解,认为这是企业审时度势、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理性战略调整,旨在谋求更持续的发展路径。
“保障企业健康运营和持续盈利能力,比追求单一的激进增长目标更为关键。”张翔分析指出,在当前阶段,成熟的燃油车及混合动力业务仍是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和“稳定器”。他强调:“加固燃油车技术优势的‘护城河’,有助于传统车企有效应对外部竞争压力,特别是在中国本土以外的市场,燃油车的销量和利润表现能为企业赢得宝贵的战略调整与技术升级时间窗口。”
张翔进一步阐释电动化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一方面,在电动车普遍面临盈利挑战的背景下,过早、过快地收缩成熟的燃油车业务,将直接削弱企业的整体财务稳健性和长期投资能力;另一方面,跨国车企认识到纯电动车的市场普及速度低于此前预期,因此重新将混合动力视为重要的过渡性技术路线,以满足全球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电动汽车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但实现全面电动化仍需克服技术、成本、基建等多重挑战。因此,传统车企在转型进程中保持战略定力与战术灵活性,平衡短期生存与长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张翔对记者说,这既是企业应对复杂环境的市场选择,也是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务实之举。
“多维平衡”才能行稳致远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电动化战略的节奏调整已突破德系车企,以及豪华品牌的范畴,延伸至更广阔的市场领域,覆盖汽车工业体系中的超豪华品牌与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强国。
前不久,法拉利将原定于2026年推出的第二款纯电动车型推迟至2028年面世。此次延期既源于超跑制造商对尖端技术的严谨开发周期,也反映出市场对纯电动跑车可持续需求模式的犹豫甚至怀疑。
事实上,面临电动化转型挑战的超豪华品牌具有普遍性——保时捷因电动车型市场表现未达预期(2024年Taycan全球销量1.4万辆,同比下滑50%),已对纯电动车计划进行结构性调整。保时捷全球CEO奥博穆明确表示:“我们将重新聚焦内燃机及混合动力技术研发,持续强化品牌核心价值。”
与此同时,玛莎拉蒂终止了MC20电动跑车研发计划,兰博基尼也将首款纯电车型上市时间从2028年延至2029年。
视线东移,全球汽车产业高地之一的日本同样正在展开电动化战略调整。今年5月,本田汽车宣布对电动化战略进行重要修订:将2030年前纯电动汽车与软件开发的预算投入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降幅30%),并将纯电动车销售占比目标从原定的40%下调至30%以下。
本田汽车社长三部敏宏阐释称:“鉴于汽车产业变革加速、电动车市场增速未达预期,以及主要海外市场环保政策动态调整,企业必须建立更具适应性的发展框架。”丰田汽车作为多元化技术路线的坚定践行者,持续强化混合动力及插电混动技术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推广。该企业所秉持的“全方位电动化”战略,深刻体现了对全球差异化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与技术路线的科学布局。
面对全球主流车企的电动化战略调整浪潮,汽车行业独立分析师曾科认为,这一变化的实质是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理性回归。
“此前一些车企制订的电动化转型时间表存在‘过度乐观倾向’,低估了技术成熟周期、成本控制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等多重挑战的复杂性。当前市场发展策略的核心在于依托传统技术优势领域创造的稳定收益,为全面电动化转型构筑坚实的技术储备与财务基础。”曾科分析说。
曾科强调:“高端燃油车型及成熟混合动力技术是支撑很多车企发展的关键利润来源,其产生的持续性现金流不仅为电动化研发、智能工厂改造提供资金保障,更显著增强企业在市场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更重要的是,传统汽车巨头在发动机热效率提升、混合动力系统优化、变速箱技术等领域的深厚积淀,仍是其参与全球差异化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资产。”
张翔则指出了这一模式下的潜在风险:“过度依赖现有燃油车盈利模式,可能弱化企业在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的投入力度,进而陷入‘创新者窘境’的理论陷阱。不过,这种态势客观上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与特斯拉等更具灵活性的竞争者,提供了定义未来汽车技术标准与产业生态的战略机遇窗口。”
“无论是豪华阵营的战略动态调整,还是超豪华品牌对核心价值的坚守,抑或是日系车企对技术路线的务实深耕,其终极竞争力仍在于对用户需求本质的精准把握。”张翔总结说,车企只有在践行环保责任、追求极致性能与优化用户体验三者之间构建科学平衡体系,方能在全球汽车产业深度变革中赢得可持续未来。同时,这一进程也深刻证明了,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需要遵循产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统筹转型节奏、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安全稳定的辩证关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