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荣获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银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
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积极探索实施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搭班子、共同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双导师”专创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双创竞赛掌握专业选题方向技巧,通过创新创业和企业实习实训掌握团队合作、运用跨学科综合性知识、企业运(经)营、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素质,拥有创大事业和做大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正确分辨材料专业市场痛点,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原创性科技攻关,真正实现专创融合,为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共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一、组织实施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制定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师奖励办法》,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考核纳入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评价指标中。设立《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创新创业奖学金管理实施细则》《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关于在学生中实施创新创业“种子计划”的管理办法》,入学推行“学业导师”制,引导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兴趣和方向选择指导教师,现已有100余位专任教师担任学业导师,为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大二学生实行“种子计划”,遴选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参与到教师课题中,成为创新团队的种子。大三学生实施创新创业“育苗工程”,对相对成熟的项目先行给予孵化的土壤,加速项目的孵化与转化,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孵化的有机衔接。
2.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系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
开设体现行业特点、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的创业指导和实训课程,如SIYB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基础》《高分子材料与创新创业基础》,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主线,打造具有特色的“1(国创立项)+8(理论八大版块)+5(实践五大版块)”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项目化教学,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推进课程考试改革,实验课程加强过程考察,实行期末实验操作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试行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考察学生学习过程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学科竞赛体系,探索学科创新竞赛长效机制。
将创新创业实践纳入学分体系,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可以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学分。依托各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把学科创新竞赛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大胆地设计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在实践训练中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课程,在“双创”竞赛的宣讲、组织、发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创新的力量,培养学生“我敢闯、我会创”的意识,并加强实践的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实习交流”等第二课堂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提高学生对于“双创”的参与率和“获得感”。
4.加强多方联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校内外互动”新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企业+学校”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聘请万华集团、威高集团等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实践教学计划,使实践教学对接行业企业一线需求,建成“前校后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鼓励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吸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使本科生就有机会与导师一起开展科学研究。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完善高校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构建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理念、教育情怀、师德师风、综合育人能力等。
二、工作成效
1.创新创业获奖数量和层次不断提高
近五年,学生参与授权发明专利36项、发表SCI论文52篇。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32项,获“挑战杯”大学生竞赛国家级银奖、铜奖、省级特等奖等11项、“互联网+”国家级银奖、铜奖、省金奖等17项,荣获“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荣获专业竞赛省部级奖项122项,参与教师课题达1212人次。
2.极大提高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业的兴趣
通过全方位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从事化学科学研究、创业的兴趣。利用调查问卷、走访调研的形式了解到,近五年,参加双创竞赛学生有63%学生参加考研,力求跳跃至更高的平台拓展视野,继续加入到“双创”的大队伍中,录取率高达95.16%;有2.3%学生勇于创业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34.7%左右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3.形成了一支“会创会教”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
打造了一支“创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的全员创新队伍,构建专职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校友为一体的协同工作平台,强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专职辅导员定期聚焦创业大赛、社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建立“产学协同、研学协同、用学协同”的专创育人新机制,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学生科研项目辅导,专业教师参与率达70%以上。构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机制协同,班主任言传身教,深入学生群体,实现他育与自育的同频共振。充分发挥校友力量,从校内到校外全方位开展专创教育,实现价值导向与能力培养并重的育人效果。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增效“高质量”第一课堂;依托校园双创元素,建设“正能量”第二课堂;丰富社会实践类型,用好“有温度”第三课堂,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反思与启示
1.深化知行合一机制,增强协同育人成效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本科教学是学校各层次教学的重要基础,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社会实践,能够有效推动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本成果依托理论课程、第二课堂、实习实训和双创竞赛四大平台,通过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和校企联合培养三种途径,坚持以政策为引导、以项目为载体、以竞赛为平台、以双创师资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把行业前沿、最新技术、学科焦点、社会热点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构建双创与教学、双创与科研、双创与“竞赛”、双创与产学合作的教育体系,有效保证了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教学实践效果明显。
2.构筑实践育人共同体,巩固三全育人成效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将深化创新创业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专业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建设校内教学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广泛开展相关培训,定期组织主题教研活动,建设具有高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师资队伍;逐步建设完成具有专业特色,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站。真正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学习、校内外协同,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以对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更积极的推动作用。(鲁东大学化学院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