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伟 制图
◎记者 黄坤
存5年不如存3年——存款市场这种情况,近期再度出现。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经历过多轮利率下调,近日部分银行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又出现“倒挂”:定期存款利率5年期反而低于3年期。
这种情况过去也出现过。究其原因,主要与银行调整负债结构有关。分析人士认为,在降息环境下,近年来存款定期化趋势严重,导致银行资金成本高企,影响了净息差。在此压力下,银行亟须降低负债成本、促进资金活化,力求稳定息差,保持盈利能力,维持稳健经营。
利率“倒挂” 存5年不如存3年
近日,上海、山西、海南、广东等多地区域性银行更新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5年期与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出现持平或“倒挂”。
比如,上海农商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05%、2.00%;梅州客家村镇银行3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为2.65%、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为2.5%;琼海大众村镇银行3年期和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均为3%。
分析人士表示,这主要与银行主动调整负债成本有关。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鹏飞认为,目前银行业面临净息差下行压力,部分银行根据自身情况,下调了长期限存款利率,从而出现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低于短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情况。
业内人士还认为,利率下行周期中,居民存款意愿却持续上升,部分银行降低存款期限溢价,主要是为了鼓励居民缩短存款期限、不鼓励居民提前锁定长期收益,从而降低自身的负债端成本,稳住净息差水平。
存款定期化明显 拖累盈利能力
利率“倒挂”只是表象。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其背后主要原因是:存款定期化已渐成趋势,导致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高企。
近期,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零售定期存款规模增幅明显。比如,招行2023年零售活期存款规模同比减少7.75%,而零售定期存款规模则增长48.58%。
招行在年报中解释,企业资金活化不足,企业结算资金等低成本的对公活期存款增长受限,叠加资本市场扰动下居民投资向定期储蓄转化,储蓄存款的财富属性加强,存款活期占比下降,负债成本率有所上升。
银行多措施应对存款定期化
为缓解定期存款化带来的冲击,近年来,银行采取了多个措施应对,包括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
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王良日前表示,预计一季度经营压力将整体呈现进一步加大的态势。招行将发挥低成本负债优势,继续扩大低成本负债资金的来源,避免负债成本上升;在资产投放上进行有效配置,主要以零售信贷资产为主,在信用卡、小微贷款、消费贷款等方面持续发力。
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也是大多数银行采取的策略,且已成为部分银行营收增长点。比如,瑞丰银行2023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7.90%,主要为非利息净收入稳步增加,该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7.50亿元,同比增长122.80%。
“定期存款化”冲击,其实还考验银行对风险和效率的平衡能力。“资负结构与收入结构面临调整,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影响息差和利润的核心能力。”一家农商行人士告诉记者,未来要在主动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风险偏好,设置一定的容忍率,平衡规模、风险与效益;还要在深化考核导向的前提下,加强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