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全面注册制首季现IPO撤单小高峰:招商证券、海通证券撤否数量较高

发稿时间:2023-04-14 14:45:00 来源:第一财经 中国青年网

  作者:安卓

  全面注册制后的审核要求更加严格。

  在全面注册制推行的首个季度,A股IPO撤单量呈现小幅上升趋势。

  第一财经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三大交易所合计74家发行人终止审核(包括主动终止、审核不通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尤其是3月份就有36家企业终止审核,占比接近一半。而4月份到现在,又有4家终止审核,包括3家主动撤回,1家被否。

  在74家企业中,拟创业板上市企业就有44家,是终止审核的“重灾区”,去年同期为34家;科创板16家,去年同期为8家,增速较快;另外,主板有7家,去年同期为8家;北交所7家,去年同期为15家。

  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江苏、浙江终止的企业数量最多,均有13家;其次是广东,有10家企业终止审核;另外,上海、北京各有7家、6家。

  在行业分布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布数量最多,其次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74家企业中,有28家已回复二轮及以上问询,对于申报创业板的企业来说,被问及最多的莫过于创业板定位、成长性和创新性等。

  比如,3月6日~3月12日当周,创业板有4家企业主动撤回了申报材料,其均已进行到第2轮问询。在两轮问询中,4家发行人均被问到了创业板定位的问题。

  对此,深圳大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咨询专家谭格非对第一财经分析说,“去年底的一些政策调整与修订,迫使部分不符合的企业主动终止了IPO”。

  去年年底,深交所发布了《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进一步明确创业板定位的判断标准;同时,科创板也修订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强化科创板定位,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按照科创属性“实质重于形式”评价原则强化综合研判和审核把关。

  “另外,在全面注册制之下,现场检查、现场督导进一步强化,这也对IPO企业形成威慑力。”谭格非说。

  近两年,“一督即撤” 的情况引起了交易所的重视。

  为保障全面注册制改革顺利实施,进一步督促保荐机构履职尽责,今年2月17日,深交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督促会员提升保荐业务执业质量的通知》。

  根据通知,当保荐人人均保荐项目数居前二十,且项目撤否率超过60%的,深交所对其保荐的IPO项目按50%以上的比例抽取实施现场督导,项目撤否率在40%~60%之间和30%~40%之间的,按30%及5%以上比例抽取实施现场督导。

  上交所也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3号——现场督导》文件,对于“一督即撤”的保荐人、独立财务顾问等主体,将视情况实施现场督导。同时,对于督导组进场后撤回的项目,将继续完成现场督导。

  这也在极大程度上遏制了IPO“抢跑占位”、“带病闯关”、“一督即撤”等行为。

  从今年一季度的撤否情况来看,招商证券、海通证券终止的项目数量最多,各有7家;其次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国金证券,各有5家终止;中金公司、民生证券、华泰联合各有3家终止。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全面注册制下,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行执业质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投行应全面提升执业质量和项目质量,把好“入口关”,履行好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

  另外,不仅今年一季度,几乎每年的一季度都会出现一波撤单的小高峰,比如,在2021年的一季度,科创板有31家企业终止审核,创业板有49家终止审核,而一季度正是上一年年报数据披露的关键期。

  谭格非说,部分企业受宏观环境影响出现业绩下滑,不再符合上市的相关规定,也会在这个时期选择主动撤销申报。

 
责任编辑:高蕾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