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振兴种业提高良种覆盖
本报记者 梁 睿
今年的安徽政府工作报告把粮食产量目标从去年的800亿斤以上上调到了820亿斤以上。粮食增产,安徽底气何在?
粮食要增产,种子是关键。2022年以来,安徽聚焦打造种业强省目标,全面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打出推进育种自主创新、加强种业基地建设、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强化金融资本支持“组合拳”,种业振兴取得了良好成效。安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种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比如,宿州依托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科研优势,打造亩产800公斤的玉米高产示范点,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2023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复合种植面积。通过3年至5年选育亩产260公斤以上高蛋白大豆品种并在宿州市推广示范5000亩以上。”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战杰说。
推进大托管,生产现代化。以淮南市凤台县古店乡古店村为例,2022年,古店村午季托管耕地1200亩种植水稻,平均节约成本105元/亩,亩均增收约140元。村集体单季通过托管服务收入6万元。目前,大托管模式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最新组织形式,得到迅速推广。阜阳市农业农村局改革与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陆地表示,作为粮食主产区,2023年,阜阳市将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大托管”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全年新增“大托管”面积120万亩以上、总面积达550万亩。
小田变大田,有效增良田。近年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鼓励各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及市县出台奖补政策推动等,因地制宜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通过田埂垄沟复耕、废弃沟塘治理、生产道路整合等方式,零散边角地块得到利用,普遍增加3%至10%左右的耕种面积。比如,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庙前村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改造耕地1万亩,增加有效耕种面积747亩,耕种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鹏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马鞍山通过“小田变大田”,田块数量由9.57万块减少到2.93万块,减幅达69.4%,平均田块面积由1.3亩扩大到4.2亩,有效耕种面积增加约3700亩,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有效耕种面积约1.2万亩。根据《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5年,安徽省建成625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630万亩高标准农田,为粮食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坚决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力争中国饭碗多装安徽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安徽正在谋划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运用市场化、产业化方式探索粮食增产新路径。
新疆:优化种植结构保障产量
本报记者 耿丹丹
新疆是农业大区。近年来,新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持续推动农业强区建设,已初步形成以粮、棉、果、畜特色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2022年,新疆粮食总产量1813.5万吨,较上年增加77.7万吨,增量居全国第一。其中,玉米亩产最高达1663.25公斤,创造了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要的粮仓,第四师可克达拉市连续10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22年可克达拉市粮食平均单产660余公斤/亩。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书记、政委李成盛表示,2023年,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将持续在优质量、扩增量、提产量上下功夫,加大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力争总产超过100万吨。
塔额盆地是新疆的粮食主产区域之一。塔城地区2023年力争实现粮食播种面积450万亩以上,产量360万吨以上。“今年我们将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示范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面积达250万亩以上,开展深耕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00万亩,全地区推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面积680万亩。”塔城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焕伟表示。
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底气所在。新疆耕地面积超过1亿亩,总体规模位居全国第五位,加强耕地保护,对粮食稳产增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新疆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截至目前,新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003万亩,其中,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715.38万亩,超出国家下达任务71.38万亩。
“新疆水资源总量834.4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但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是,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尹飞虎表示,新疆将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推进重大水资源配置和调蓄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以水定地、因地制宜扩大耕地种植面积,系统谋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
今年,新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力争通过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以小麦、玉米为重点的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增加粮食种植面积480万亩,粮食产量力争达到2000万吨左右,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四川:规模经营提升种粮收益
本报记者 刘 畅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今年1月份,四川印发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农业现代化强省目标。2023年,四川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715亿斤以上。
当前,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关键阶段的四川,提出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集中力量探索整市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等多项举措,不断推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保护耕地的意识有多强,听听一线种植户怎么讲。“从最初在陈河社区承包400亩土地到现在的1295亩,我眼见一片片撂荒地复垦,小田并大田,大型机械也有了用武之地,我们要和田长一起,保护好每一块耕地,决不让良田好土丢一分、少一寸。”成都市大邑县陈河社区的种粮大户曾旭说,守田、护田就是捂住了自家的钱袋子。
围绕守牢该省耕地保护红线,四川提出加快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强化源头管控并切实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制度,从严从实监督执法。
“2022年,四川遭遇了高温干旱天气,我们合作社的农田依然保持高产,就是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极大改善了灌溉条件。”成都市大邑县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万富旭告诉记者,旭成专合社所在的安仁镇天府粮仓粮油产业园区已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园区道路通达度、灌溉保证率均达到100%。
截至2022年,四川已累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5400余万亩。今年,四川将高质量完成425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务,坚决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攻坚战。
四川三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滕章华在德阳市中江县流转了1370亩土地种植小麦、水稻。他告诉记者,目前每亩地每年可获得补贴100元。“引进良种提高产量,全程机械化提高效率,规模化种植提高产值。现在还可以享受很多惠农政策,比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种植补贴等,好的政策让我们种粮更有底气!”滕章华说。
围绕提高种粮收益等问题,四川还提出支持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在产粮大县全覆盖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把中央和省级财政对粮食生产机具购置补贴比例提高到40%,新评定的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中粮油园区数量占比原则上不低于40%。
“四川正在推动粮食生产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介绍,在生产方式上,四川将积极发展绿色、生态、高效模式,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在经营方式上,将小户分散经营转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上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在产业融合发展上,抓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