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理财子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单月新增8000亿
今年以来,受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一向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大范围的收益回撤,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存续规模双双减少。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最近银行理财有走出低谷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银理财四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截至4月末的存续规模,环比3月末共新增超8000亿元。 与此同时,市场上“破净”的理财产品数量较高峰时显著减少。
14.23%的银行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负收益
2022年开年以来,受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没有破净的很多产品收益也出现不同程度回撤。
广发证券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在全部存量银行理财产品中,产品破净规模为8268亿元,占比3.14%,其中净值跌破0.99的产品规模已超过50%。具体来看,44.86%破净产品的累计单位净值在[0.99, 1),20.57%破净产品的累计单位净值在[0.98, 0.99),累计单位净值在[0.97, 0.98)、[0.95, 0.97)及0.95以下三个区间内的破净产品规模占比均超过10%,理财产品净值表现有所恶化。
截至2022年4月30日,全部理财产品中有37521亿元今年以来负收益,占比14.23%。不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不算大。具体来看,今年以来收益出现回撤的产品中,41.30%产品的回撤幅度在1%以内,67.57%产品的回撤幅度在2%以内,94.40%产品的回撤幅度在5%以内,有1.05%产品的回撤幅度大于10%。
受市场因素影响,还有不少理财产品虽然没有破净,收益回撤也不是很大,但没有达到业绩比较基准,表现不理想。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共有6万亿元理财产品业绩不达标,在存续产品中占比22.8%。具体来看,国有行全资理财子公司产品业绩不达基准的规模较大,为2.7亿元,在全部业绩不达标产品中占比45.4%;合资理财子公司业绩不达基准的产品规模比例最高,为93.4%。
一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
减少约6000亿元
银行理财业绩表现不佳,对一向求稳的银行客户来说,影响巨大。据报道,一季度多家理财公司遭遇了巨额赎回。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排名前五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管理产品存续余额,均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四家大行理财公司的存续规模,共计减少超万亿,其中一家一季度减少超3500亿元。
理财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共321家机构存续有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8.37万亿元。这比去年末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29万亿元,减少了约6000亿元。同时,“破净”潮下,一季度理财产品兑付投资者收益2058亿元,同比微降了1.81%。收益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规模的流失。
华宝证券分析师蔡梦苑认为,产品净值的波动对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心理造成比较大的扰动,引发对理财产品的赎回,造成市场规模小幅回落。
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指出,国内权益市场大幅回撤,导致固收+产品净值回撤严重,而投资者观念并未完全从刚兑时代步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对于理财产品净值回撤接受度较差,由此拖累新产品发行,包括固收+产品在内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缩减,同步导致理财产品数量和规模“双减”。
四大理财子公司存续规模
环比新增8000亿元
不过,投资者不必对银行理财灰心,近期银行理财市场已有不少积极迹象出现,“至暗时刻”似乎正在过去。
4月24日,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简况称,投资者人数持续增加,投资收益维持稳定。一季度,全市场新增理财投资者558万个。截至3月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8688万个,较年初增长6.86%。其中,个人投资者8614万人,占比高达99.15%;机构投资者74万个,占比0.85%。
市场局面也明显趋好。一方面,“破净”的理财产品数量较高峰减少了450只。据Wind数据,3月21日,“破净”数量一度达到2245只,占比8.13%,为今年以来的高峰水平。而刚过去的4月,“破净”数量已退至2000只以下,情势延续至今;另一方面,“破净”占比由高峰时期的8%以上,已不断下降至目前的6.23%。
在这些积极因素的作用下,银行理财的规模似乎已经“触底反弹”。据报道,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银理财四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截至4月末的存续规模,环比3月末新增超80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规模回增应是行业共性,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在理财市场的份额已提高至六成,4月末全行业的理财余额应该较3月末有很大幅度的跃升。 文/本报记者 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