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财经 >> 产业经济 >>  正文

八五后青年王海智:小泥鳅托起创业梦

发稿时间:2020-01-13 15:57: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从小在城里长大,没有任何农业知识,王海智却一头扎进农村,选择了农业创业。不走寻常路的他,从事的还是一般人不多见的泥鳅养殖。

  85后王海智是金华智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办者。大学毕业后,王海智做过汽车销售、出租车公司管理等工作,但不甘心就这样平淡过一辈子的他,决定自主创业。

  然而,王海智向家人提出这个想法时,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觉得他从小没干过农活,又一直生活在城市,放着城里的工作不做,干吗要去搞农业?

  为了坚持自己的梦想,“我跟和家人争执了很多次。见我这么执着,最后家里也就支持了。”王海智说。

  在王海智看来,农业正在发生改变,发展前景广阔。2012年,他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决定专攻泥鳅繁育和养殖。“一方面因为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另一方面,环境适应力极强,风险相对较小。”王海智说。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既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王海智说,泥鳅价格长年稳定,市场不愁销路,如果自己孵化培育泥鳅苗,还可以大大降低养殖成本。

  但在当时,国内进行泥鳅繁育的,还没有一家技术完全成熟的企业,泥鳅育苗是水产行业公认的难题。

  这让王海智嗅到了商机。

  入行之初,王海智对泥鳅养殖几乎一窍不通,得知安徽、江苏、重庆等地有专门的泥鳅孵化培育课程学习,他就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求学,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

  2013年,王海智筹集30万元资金,在婺城区白龙桥镇办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农场,占地约有15亩。但一开始,王海智的泥鳅苗孵化失败了很多次,甚至曾一夜之间死了200多万颗泥鳅卵。

  “做了很多分析,第四天才找出是因为水流太大造成的。”然而,第二次他将100万尾泥鳅水花苗放入塘中,过了10多天鳅苗又不见了。王海智只好清塘又重新投放了一批。

  就这样屡败屡试,所有的粗活、累活、细活,王海智都自己干。慢慢地,他找出很多问题的原因,“最后,将师父所教的和自己摸索的内容结合,产生了自己的繁育新技术。”

  2014年,在白汤下线附近,王海智投入建设了第二个占地面积100多亩的泥鳅培育基地。除了培育泥鳅种苗,王海智又尝试集合了蚯蚓、泥鳅养殖环境生态修复和菱角、莲藕、水稻等水生植物的套养,探索节能减排、立体种养的新模式。

  经过7年努力,目前,王海智的养殖场已拥有标准的现代化设施,成为集水产品繁育、养殖、深加工、养殖技术研发指导、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服务于一体的生态农场。

  王海智介绍说,因为土地耕作方式的改变,野生泥鳅资源锐减,泥鳅养殖是一个新产业。目前国内泥鳅市场需求量达到每年30万至40万吨,而市场供应能力仅有20万至25万吨。同时,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订单年年增加。

  “一整套新技术,可大大提高育苗成活率。”如今,王海智的青鳅寸苗亩产量可达30万尾,“1个半月便可长成寸苗出售,一年还可做两批。”

  2016年,在团婺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王海智当选为团婺城区委兼职副书记。他说,这是婺城区全体团干部、团员青年对自己的信任,希望自己能在青年创业领域联系好青年、服务好青年。

  作为浙江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带动青年创业,王海智开设培训班,免费将泥鳅养殖技术教授给想学习的青年,并推广多模式养殖。至今,有100多家农户在王海智带领下,走上了养殖泥鳅及水生蔬菜套养泥鳅路,推广面积超过3000多亩,“带领的农户,均已产出了较好的效益。”王海智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董碧水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蕾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