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财经 >> 产业经济 >>  正文

列入黑名单,还能修复信用吗

发稿时间:2019-02-20 09:40:19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青年网

  近日,2018年失信黑名单年度分析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新增限乘火车飞机处罚记录6959条。那么,目前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如何?进入失信黑名单,将会面临什么处罚?本期主持人为网友具体解答。

  问:目前我国社会信用建设进展如何?

  主持人:当前,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持续推进。截至2018年底,各部门共签署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51个,单个备忘录签署部门数量最多达到51家,各类联合奖惩措施增至100多项。慈善捐助领域、科研领域、涉电力领域、农民工权益领域于2018年度首次公开发布了黑名单。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累计归集失信黑名单信息约1421万条。其中,2018年度新增409.64万条,涉及失信主体359.4万个。

  问:进了失信黑名单,将受到什么惩罚?

  主持人:相关部门依据联合惩戒备忘录,对依法列入黑名单各类主体实施多项联合惩戒措施。比如,限制参与招投标,限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限制获得政府供应土地、政府性资金支持及商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限制发行企业债券,等等。不仅如此,还可能被限制购买飞机票,限制购买高铁动车票,限制高消费,可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以大家最熟悉的限制乘坐火车飞机为例。2018年新增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处罚记录6959条,涉及当事人6908名。从列入原因看,近50%的当事人因随身携带或托运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危险品、违禁品、管制物品等被列入黑名单;16.18%的当事人因使用伪造、变造或冒用他人乘机身份证件等被列入黑名单。

  问:被列入失信黑名单,还有机会修复信用吗?

  主持人:当然可以。2017年11月份,国家发改委、央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鼓励黑名单主体通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等方式修复信用,认定部门(单位)可将信用修复情况作为黑名单退出的重要参考。

  2018年退出失信黑名单主体共计217.52万个。开展联合惩戒以来,全国法院执行案件到位金额达4.4万亿元,累计有351万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法律义务,被执行人自动履约率提高;限制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特定严重失信黑名单中,已有92人通过主动补足相关票款、履行法律义务等途径移出黑名单。

  (本期主持人 熊 丽)

责任编辑:王翔鹏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