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财经 >> 消费 >>  正文

李卉茵:跨越时空,在澳门传承昆曲的文化使者

发稿时间:2019-06-20 16:16:00 来源:北国网 中国青年网

  大约暑期的时候,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了日本国宝级狂言艺术大师野村万斋的《茸》,门票开售不久就迅速售罄。由于门票超售,社交网站上还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这样的场景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很容易就能联想起十多年前,由白先勇牵头的青春版《牡丹亭》上演时的盛况。

  日本传统艺能“狂言”。图源/网络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人们可选择的爱好日趋多元化,古典戏剧、曲艺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东西。尽管依然是绝对的小众,但已经有更多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这些濒临失传的技艺。同时,他们的涌入,也为传统文艺界带来了更多新的视角和希冀。

  传统艺术从庙堂之高下达江湖之远、从阳春白雪成为普通人的日常,对于这些新议题带来的潮水一般的争议,年轻人们总是自有他们的道理。

  青春版《牡丹亭》。摄影/许培鸿

  “顾虑?从来没有过。作为一个年轻人,会迷恋上老东西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从昆曲里,我看到了跨性别的概念。”、“对我来说,唯一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当时才子佳人,贞女节妇的价值观。”......

  从这一代在“口无遮拦”中长大的同龄人口中,我们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不论认同与否,对几百年来始终未变的传统表演艺术来说,或许这正是它们所需要的。

  而澳门的业余昆曲学习者李卉茵(Ally Li),就是这些青年人当中的一位。

  ?

  2018年3月,李卉茵在澳門大學演出,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本地人在澳門彩唱,著名戲評家穆凡中(左二)、名票蔡安安(右四)、澳門大學教務長彭執中(右三)等嘉賓親臨支持。

  如果想要寻找那类年少成名的文艺界“成功学”映像,李卉茵显然不是个合适的对象。传播学博士出身的她,在工作后创办了自己的传媒公司,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忙碌的加班生活。不过,对于昆曲的喜爱,自埋下以后就从未褪色泯灭,而是深藏在心中不为人道的位置,一有响动就伺机爆发。

  白先勇曾表揚李卉茵是他種在澳門的一顆昆曲種子

  与昆曲的邂逅完全是不期而遇:2005年澳门文化局举办了一次艺术节,邀请了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带到澳门表演,上本、中本、下本连演了三天。在这次演出中,李卉茵与昆曲相见恨晚,直到现在,谈起当时的状况,她的眼睛还是兴奋得闪闪发亮。

  “我当时就非常非常震撼。原来在中国、在澳门可以看到一种这么具有古典美的艺术!这令我真的很受震动。十年以后,我再遇见白先勇老师,和他一起看戏。当时我学习昆曲已经有三四年了,我就告诉白先勇老师,其实我去学昆曲,完全是因为看了他的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老师知道以后非常开心。”

  李卉茵(左一)的恩师裘彩萍(中)于2017年访澳,举行澳门首次拍曲活动,澳门文化局穆欣欣(右一)局长亲临支持

  “我一直觉得,要学一门艺术,是要和这门艺术有缘分的。”作为土生土长的粤语区人,又误打误撞爱上了昆曲,要入门所面临的困难远比江浙人大得多。而学戏之初,在澳门一带又没有能请教的导师,这给李卉茵出了不小的难题,于是她加入了南京戏曲名家裘彩萍的网络课堂学习唱腔。虽然是网络课堂,但是老师对于弟子的严格要求,却是一点都没有松懈。

  “广东人学昆曲.....其实是有点蚀底(意为吃亏)的。”说到这里时,李卉茵不禁笑了起来,“等于像重新学了一门外语一样,因为它不单单是江浙话,还是明代的江浙话......广东人学昆曲,首先就要克服咬字的困难,就像重新学了一次(说话)一样。”

  李卉茵與恩師、梅花奬演員邢金沙老師

  在网络课堂里,裘彩萍对学员的发音咬字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最基础的工尺谱学起,再到气音、尖音、团音的逐个纠正......光是唱腔,李卉茵在这里就学习了三年。后来,她代表师门参加了首届“牡丹亭”杯全国昆曲曲友大赛,并一举摘下铜奖,成为了首位获得全国性昆曲奖项的澳门人。

  对于业余昆曲爱好者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令人满足的成果,但李卉茵并没有停步。线上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她的需求,于是她拜入了香港的名家邢金沙门下学习身段。每周从澳门到香港,舟车劳顿、风雨无阻。在她看似缓慢的学习之路背后,赖以支撑的是成年人的高度自律、满腔热情与持之以恒的决心。

  塞浦路斯总统接见李卉茵

  在问及有什么让她觉得骄傲的事情时,李卉茵充满了对自己的调侃,透着半真半假的、对千禧一代来说特别熟悉的“来表扬我吧”的气氛,又让人忍俊不禁:“第一件最让自己骄傲的事情:能学昆曲到今时今日还不放弃,我已经非常骄傲了!我爸说过我学东西学得很快,但是总是很快就放弃了,能学到今天自己已经觉得很厉害了(笑)。”

  李卉茵的昆曲扮相。摄影/施夏明

  “第二件呢就是,去年我有机会在塞浦路斯演出,总共演了三场,一场是给市民大众看的,在首都的一个中心台。另外一场是特别演给总统看的。我觉得能在塞浦路斯演出昆曲,是一个非常荣幸的事儿。我还遇见了几个移民到在塞浦路斯那边定居的中国人,他们说从来没有在塞浦路斯看到有人演昆曲,所以觉得非常感动,我也跟着他们一起非常感动。”

  “今年我有机会在央视戏曲晚会演出,要知道戏曲晚会是经过在每个省里的重重筛选才能筛选出来的。我能代表澳门,觉得非常非常的荣幸!”

  这是戏曲晚会北京主会场演出,第一次有澳门代表出席。身为澳门中华昆曲文化协会会长的李卉茵,联同香港代表月琴大师雷群安、京胡大师刘铁山以及梅派宗师梅葆玖弟子白金,携手于戏曲晚会登场献唱梅派的经典京剧歌曲《梨花颂》。

  李卉茵与雷群安(中)及京剧老师张国政(左)合影

  李卉茵指出,能登上央视舞台演出,是许多艺术家梦寐以求的机会和一生追求。这次机会一来感谢国家对澳门青年的关爱,二来要感谢央视指导和给予机会。她一直坚持学习昆曲多年,曾获全国昆曲曲友大奖,也有多次登台演出的经验。

  澳门中华昆曲文化协会工作受到澳门中联办邵彬副部长(左四)和辛建波处长(右三)的大力表扬。

  今次李卉茵作为首位在央视戏曲晚会献唱京剧的澳门人,与多位大师联合献艺,共同打造一档高水平高规格的艺术演出。中华昆曲文化协会也致力向本澳年轻人推广中国传统艺术,为澳门的京昆戏曲普及贡献力量。

  ?

  李卉茵的昆曲扮相。摄影/施夏明

  将李卉茵立即同昆曲联系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幕一启,浓妆艳抹的演员粉墨登场,立刻与观众拉开第四面墙的距离。就像平日在剧院里坐在身旁的观众,突然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那份不可思议的魅力,直到亲眼所见才能够感受到。

  李卉茵的杜丽娘扮相。摄影/施夏明

  日常生活中的李卉茵,给人以更多的是“拙”的亲切。并非指学习中的迟钝,而更近于“不持一物,胸有觉悟”,是脚踏实地中带来的熟悉的共鸣感。

  “我其实是一个很心急的人,在日常的工作和项目里都赶得很急。但是昆曲又是一个极慢极慢的东西,它唱的是水磨腔,你必须有一个足够的耐性去学、去唱它。我刚学昆曲的时候经常抢拍,音乐还没起就已经唱了出来。它教会我千万不能急,不要太心急。学昆曲让我慢慢找到了一个平衡,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有耐心。”

  谈起最爱的昆曲剧目,李卉茵也像我们一样,秉承着自己的价值观作出了更私人的选择:“我最喜欢的作品是《玉簪记》。其实学昆曲的入门曲子是《牡丹亭》,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学。但是你问我最喜欢的是什么,还是《玉簪记》。”

  李卉茵的杜丽娘扮相。摄影/施夏明

  “《玉簪记》说的是一个叫潘必正的书生,在赶考的途中住到他姑姑家的尼姑庵里。在庵里他看到一个非常美貌的小尼姑,然后就用琴声去跟她搭讪。这个戏是个喜剧,非常好看,讲的就是小年轻人谈情说爱(笑)。而且我最喜欢它的原因是,最后,这个小尼姑想要还俗跟书生在一起,然后呢,在姑姑让书生去赶考的时候,这个小尼姑就雇了一艘小船,去追这位潘必正先生。”

  “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很勇敢,比起杜丽娘,我更喜欢小尼姑陈妙常的性格。”

  “白先勇老师说过,你是我在澳门种下的一颗昆曲的种子,到今天终于发芽了。”每当提起这句话,李卉茵都是藏不住的开心,仿佛得到了一种一往无前的使命感。

  ?

  自开始昆曲学习以来,李卉茵一直致力于推动昆曲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在她的促成下,澳门成立了昆曲爱好者的团体,在工作之余,她也以澳门中华昆曲文化协会主席的身份活跃着。

  澳门昆协与上海国际昆联进行交流,昆曲名旦罗晨雪(中)应邀参加

  如何寻找让严肃艺术重新焕发生机的流行通道?如何完成古典戏剧在当代语境中的转换?当代人或许远比想象中更懂得选择,时下“老照片bot”、“老东西bot”等网络复古潮流的自发兴起,让我觉得,传统艺术的前景并非是悲观的。在谈及这些时,李卉茵也说:“我们昆曲界的很多长辈、专业的演出团队还有演员,其实他们有一直在做很多的尝试。像我的老师所属的团(即江苏省昆剧团),他们就有一些新的戏,比如说《醉心花》,说的是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这个故事整体都是新鲜的。他们找专家来谱曲填词,很有古典的味道,那这个就是我们做的一些新的尝试。又比如说,跟现代歌曲一起同台演出。”

  李卉茵及昆协受澳门银河集团邀请,为摩纳哥皇妃献演

(免责声明:中国青年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ZER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