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财经 >> 消费 >>  正文

汇源集团朱新礼: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发稿时间:2019-03-29 18:27:36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国青年网

  改革开放几十年至今,在中央经济政策的引领下,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人具备共产党员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通过自己的实干和创新精神,搏击市场、勇立潮头,为中国自主品牌振兴与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其中,有一位非常低调但极具传奇色彩的的党员企业家,他就是汇源集团创始人朱新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频频获得山东省、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他的带领下,汇源从山东沂源一家濒临倒闭的县办罐头厂发展成为如今的果汁巨头、农业产业龙头。二十多年的创业路上,农民情结和农业情怀,成为支撑他一直前行的源动力,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价值底色。

  心系乡亲,一个共产党员的胸怀

  1952年,朱新礼出生于山东省沂源县东里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沂源县地处美丽的沂蒙山区,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朱新礼与水果、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0年代,20多岁的朱新礼在一所技校学习开车、修车,凭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一股子韧劲,他将汽车、拖拉机等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构造研究得滚瓜烂熟,掌握了娴熟的驾驶技术。1980年,他承包了一辆解放牌汽车做起运输生意,第一年就赚了 5 万多元,到了第二年,一下子赚了20多万元。朱新礼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但朱新礼并不满足于小富即安,他认为,一个人富起来不算什么本事,让周围的乡亲们都跟着沾光,那才叫有能耐。当时,东里东村还是一个贫困村,人均四分耕地,乡亲们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身为共产党员的朱新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迫切希望乡亲们也能一同富起来。

  1983年,在党员干部和当地群众的一致推举下,朱新礼当选了东里东村的村委会主任。经常在外面跑、见多识广的朱新礼并没有被农村的传统思维定式束缚,而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带领村民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并重点推行“抢占先机抓工业,扩大效益兴商贸”的发展思路。短短几年时间,东里东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半以上的农户成了“万元户”,几乎家家都安装了时髦的电话。1987年3月1日,山东最具权威性的中共党报《大众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朱新礼领着村民致富的事迹,称共产党员的责任使他掌起带领全村农民致富的“方向盘"。

  到1989年,在朱新礼的带领下,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走上了务工经商之路。同1984年相比,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4.7倍,人均纯收入增长4.05倍,远超当时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东里东村也被誉为“沂蒙山区第一村”。朱新礼因此荣获省级乃至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家等各项荣誉。

  可以说,东里东村就像是朱新礼的一个试验田,他抓住财富这个核心驱动力,以满足市场需要、创造价值、共享财富的方式,将小农经济条件下类似“一盘散沙”的农村社区重新组织起来。这段经历也直接影响到朱新礼此后对汇源大农业的战略和布局。

  1989年,在当了七年村干部后,朱新礼作为沂源县后备干部培养对象,赴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学习。在这段时间里,朱新礼的心中一直牵挂着三农问题,果农的出路、农村农业的发展,成为朱新礼时常思考的命题。

  毅然创业,一个共产党员的魄力

  1992年,沂蒙山区较80年代已有很大发展,但水果加工技术仍然落后,水果流通渠道不畅,大量农民刨掉果树,又回到单纯种粮的老路上。时任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的朱新礼,看到镢头刨在果树上,就像刨在他心上。恰逢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响彻祖国大地,受国家政策的号召和内心责任的驱使,朱新礼毅然选择了辞职下海,决心为广大农民闯出一条致富路。

  为解决果农“卖果难”现状,朱新礼下海第一个举措便是接手了全县最差的企业——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三年、濒临倒闭的县办罐头厂。在此基础上,朱新礼瞄准当时在中国尚属空白的果汁饮料行业,于1992年6月成立起山东省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7月1日,汇源在山东建起了党支部,这是沂源县民营企业第一个党组织。

  1993年,朱新礼办理远期信用证,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浓缩果汁生产线和无菌冷灌装生产线,开创了汇源果汁产业。1994年10月,朱新礼带着浓缩果汁样品和山东煎饼,只身一人前往德国慕尼黑参加食品展销会。请不起翻译,就让朋友在德国读书的孩子帮忙;没钱吃饭,就每天在宾馆用煎饼充饥。展会最后一天,几乎山穷水尽的朱新礼终于迎来瑞士一家贸易公司的买主,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汇源成功拿下这家瑞士公司价值50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

  当大家都沉浸在初尝胜果的喜悦中时,朱新礼心里却在想:如何把事业进一步做大、为广大果农带来更多实惠。

  1994年底,朱新礼做出了一个极具魄力的决定,他不顾家人及部分员工的反对,带领30人的队伍“背井离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创建了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当时风险肯定有,但怕风险,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朱新礼后来如此回忆。

  北京公司创立的同时,汇源党委也组建起来,朱新礼兼任党委书记。他认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下。朱新礼要求企业的党员干部“人人都是一杆旗,一盏灯”,做到“四带头”:带头讲奉献,带头讲廉洁,带头讲诚信,带头讲团结。他还做出下级不准宴请上级,员工和下属不得给上级送礼、不准敬酒等规定,抓实汇源企业内部纪律。

  北京创业的日子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个企业家,朱新礼带领大家卯足了劲去真抓实干。他和员工们仿佛有着用不完的能量,夜间是车间工人,白天是销售人员,北京所有的大街小巷都跑了个遍。凭借不懈努力,汇源最终打开并站稳北京市场,进而开始走向全国,开启快速发展的时期。水果加工厂、饮料灌装厂、种植基地等在全国范围相继建立,每年解决几十万农户“卖果难”。

  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当年最大规模的IPO。朱新礼在当时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上特别指出,“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忘记了农民就是忘本”。时隔多年,那份为民造福的赤诚之心丝毫未变。

  香港上市后的第二年,汇源经历了一场著名的资本事件。当时,全球知名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想要以25亿美元的巨资收购汇源果汁。此次收购计划最终未被批准,但朱新礼丝毫没有气馁、也无半句怨言。在他心里,出售汇源果汁的业务是为了把资金引入果业、农业,让中国农业有更好的发展。尽管收购失败,朱新礼仍然坚定目标,带领汇源继续奋斗在大农业的道路上,足见其胸怀坦荡。

  惠及三农,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

  以“营养大众,惠及三农”为己任,朱新礼带领下的汇源不断深耕大农业,时至今日已在全国建立起140多个经营实体,链接起1000多万亩优质果、蔬、茶、粮等种植基地,带领数百万农民脱贫致富。与此同时,汇源还形成果汁、果业、农业等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并连续15年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26年来,这个当初为解决果农卖果难问题而成立的企业,始终不忘来处,在“大中国,大农业,大有作为”的思想指导下,坚持通过自身发展反哺三农,为中国农业产业现代化升级、乡村经济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但对朱新礼来说,三农问题的解决,依旧还有漫漫长路要走。2014年,朱新礼曾发表了一首题为《远方》的诗歌,在这首诗里,他描绘了这样一幅“远方”图景:“在我的眼里,远方应该是一个桃花源,新鲜的空气,五颜六色的瓜果,满含营养的果汁,人们没有那么累、也不总是那么忙。没有了乡村、城市的差别,快乐、朴实、幸福都在每个人的脸上荡漾。”

  这一图景是朱新礼心中农业应该有的模样。在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在那里,有种植、养殖、加工业,有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养生养老业,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生态、生产、生活统筹兼顾。汇源养生大农业是规模化、生态化、科技化、集约化的产业集群。

  如今,这一理想图景正在他的实践下逐渐变为现实:截至目前,汇源已在全国10多个省落地20余个农业产业园区,并逐步建设起三生(生态、生产、生活)三养(养生、养身、养神)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在北京密云、湖北钟祥、黑龙江伊春等地,汇源构筑了集种植、养殖、加工、休闲、观光、养生等为一体的安居之地,打造出诗意栖居的当代“世外桃源”。

  路的起点是大山,路的尽头是“远方”。对于生在农民家庭、长于农村环境、大半辈子都和农业打交道的朱新礼来说,农民情结和农业情怀早已深深融入其精神血脉。无论是最初带领一方乡亲们卖果致富,还是如今致力于打造养生农业新格局,朱新礼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即真正为农民做点实事,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过上好日子。

  如今朱新礼已过退休年龄,却依然以一颗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继续带领汇源奋斗在推动农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的路上。在今年赴云南大理漾濞县(国家级贫困县)考察时,朱新礼还提及:“等退休后要找一个农村当荣誉村长或顾问,领着乡亲们共同致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的内心世界很大,所思所想皆是三农发展;他的内心世界又很小,牵挂的无非是那一颗果树、一亩收成、一个村庄……

(免责声明:中国青年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责任编辑:ZER
 
热门排行
热 图